科学技术小结.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技术小结

《科学技术学》课程小结 课程总体小结 丁老师作风严谨,知识面广,根基雄厚,教风正派,逻辑推演清晰,体现了老教授对教学的严肃认真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该课程课件形象、生动,视觉效果好。理论联系实际。丁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不仅重视理论的逻辑关系,更注重如何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授课过程中提纲挈领,重在讲授问题的研究思路和当前的前沿性问题。 课程听后受益匪浅,对于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教材:丁长青主编《科学技术学》,2003年8月出版 二、 课程内容小结 本门课程分导论、科学技术本质论、科学技术发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价值论等四篇共十七章。 1 导论 共分五部分: 1.1科学技术学的缘起与定位 从学科的发展对本门课程给出了一个准确、贴切的定位。 1.2科学技术学的性质与特征 从总体上研究科学与技术的性??、特征、历史发展、社会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科学技术学的内容与结构 基于科学技术学的定位、性质与特征确立了科学技术学的基本内容应包含本质论、价值论、发展论、社会学四大部分(四篇),并遵循“对象—过程—状态—功能”确定了各篇讨论的内容。 科学技术学的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 提出了作为一级学科的研究对象。 科学技术学的核心领域和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学与科学学;科学技术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学与自然辨证法。 第一篇 科学技术本质论 分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定、科学技术的关联与建构、科学精神与技术理性、现代科技的新成就和新观念等四章。 第1章 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定 本章分5节,分别是科学知识、科学认识、科学合理性、技术与技术环境、技术批评与技术选择。首先给出了“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及区别,然后阐述了科学和技术的理论和认识规律及如何评判科学合理性; 第2章 科学技术的关联与建构 本章分4节,分别是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学技术的交织和换位,科学技术学“宣言”。 2.1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分析了科学技术的内、外部结构,研究了科学技术的合理匹配,提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也必须认真研究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与部署,才能增强自己的科学技术实力,并促进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持久发展。 2.2 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给出了研究与开发的三类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指出研究与开发和非研究与开发的本质区别: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总结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特点,指出三者的区别不是相互对立、排斥的区别,而是作为有机体的内部,如同人的心肝五脏那样的分工性的区别,这种区别正说明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整体协调的必要性。 2.3 科学技术的交织和换位 科学技术的分合史:即发展史。科学和技术的统一,已成为当今大科学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 中西科学技术史的两种曲线:中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特征比较呈现出的重大差异,很大程度上与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有关。 科学技术的古今换位:科学技术的发展早期,技术总是走在科学的前面,而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的这种关系已发生了明显的换位——科学走在了技术的前面,并催生着新的技术产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4 科学技术学“宣言” 1)科学技术的相关机制 科学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发明的触发与构想,技术原理的提出和完善,工程技术的设计和试验,技术手段的改进和创造);技术是科学生长的沃土; 2)科学技术的综合研究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生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自然科学研究对象: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 什么是技术?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标志,同科学一样,本质上也是一个历史性范畴。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合,是反映现代技术形象的科学界说。 3)科技共同体 指科学共同体:库恩的贡献:《科学革命的结构》; 和技术共同体:中西方科技发展的两条特征曲线看出,中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轨迹是分离的,互不相关;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轨迹虽有较多的交叉与联系,但其基本关系仍然是独立的,疏远的。 第3章 科学精神与技术理性 3.1 科学精神 精神:精气、元气、活力、意志、神韵、要旨、实质(精神实质!),是升华与凝聚、结晶。①求知欲(希腊);② 献身(德谟克里特);③怀疑(辩术、亚氏、马氏、马赫);④求实—感觉、经验、实验(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始祖); ⑤ 求真—(笛卡尔:算术、几何、演绎);⑥求美—臻美、和谐(爱氏:“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理想的,是真善美”);“宇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把这种感情激发起来,并且使它保持蓬勃的生气,这正是艺术和科学的最重要的功能”,“自然界里和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