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谈本土文化的形象展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画像石谈本土文化的形象展示

PAGE  PAGE 6 论汉代画像砖石的兴盛与中华远古文化的形象展示 薄清江 (南阳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内容摘要:在我国疆域内,迄今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汉画像砖、石﹙即汉画﹚是中华远古本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形象载体,也是我国汉代社会状况与生活的曲折反映。它是佛教全面影响中国之前的比较纯净的中国本土文化的形象综合展现。其上承浪漫、强悍的楚秦文化;下启魏晋佛教造像艺术;及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构筑了以汉画像砖、石为形象载体的中华远古文化的厚重和丰富。 关键词:汉画像砖、石 厚葬风俗 远古本土文化 一、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概述 在我国疆域内,迄今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汉画像砖、石﹙即汉画﹚是中华远古本土文化的形象载体。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以画像砖、画像石为主要代表的两汉(西汉、东汉)文化艺术是佛教全面影响中国之前的文化艺术形态,是中华固有文化形象展示的集大成者。即两汉文化是比较纯净的中国本土文化;而两汉文化(画像砖、画像石)所体现的内容,不仅是汉代,还有大量的先秦和远古本土文化。汉画像砖、石以直观的形式反映的,正是中国两汉及其以前的历史,它的时间跨度从远古直至秦汉,地域覆盖从华夏故土放射到周边四夷。在我国疆域内,画像石的分布较广,北京、天津、河南、湖北、山东、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浙江等14个省市、数十个县市都出土有汉代画像石刻。而既有汉画像砖、画像石也极为丰富的,据不完全统计,则以山东、江苏徐州、豫宛(河南及南阳)、川渝(四川及重庆)、陕西榆林(陕北)五个省市或区域密度最大,数量最多,质量最好。而汉画像砖最为丰富,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最高当属四川和河南南阳等地。 汉画像砖、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主要用于装饰墓室、享祠和墓阙。画像石的创作形式虽是以刀代笔,但总体艺术效果,近于绘画而远于石刻。上世纪于山东苍山画像石墓发现的铭文,知当时人即称画像石为“画”而不称雕刻。其次,汉画像砖、画像石作为汉代???穴壁面和楣楹碑阙上的实用材料或建筑构件。因为它们上面用模制和雕刻的手段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极其丰富,在许多画面上生动而具体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思想和生活情况,而且构图上独立完整,结构严谨,虽然出于模制和雕刻,但从表现方法和艺术形象上,具备绘画艺术特征,所以又一般地泛称为“汉画”。汉画的艺术表现,是汉代社会那种开拓性、进取心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是强盛的汉帝国的丰富文化财富的一部分。汉画艺术不是纤弱的艺术,是强悍的艺术,是“深沉雄大”( 鲁迅语)的艺术。在汉画的画面里,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想象、充满了运动感。汉画艺术不是形式单一的艺术,而是手法多样、形式各异。各地的汉画艺术特点与风格也不尽相同。在汉画里既有许多写实性强的作品,更有许多意象夸张、生动洗练的作品。汉画继承了前代(楚与先秦)艺术的传统,并使之发扬广大;以其成熟、丰富的形式影响后代(晋与唐宋)。是里程碑式的承前启后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典范。若论什么是具有中国风貌和泱泱大国气派的美术作品,汉画可以给出确切的回答。 公元前三世纪,汉高祖统一天下,建立了一个封建大帝国。从那时起,中国传统社会的文艺便进入了发展的上升阶段。文、景之治,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武帝时,通西域,开辟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这些客观条件大大促进了汉代美术的发展。而上层社会为了辅助政教和满足其攀附显贵、奢侈生活的需要,更由于汉代独尊儒术、崇尚孝道、厚葬之风甚盛,绘画和雕刻便得到大量发展的机会。上至皇室,下至显贵,上行下效普及至民间,莫不重视经营陵墓、祠堂墓阙等,而为了存之久远,荫及子孙,画像砖、画像石刻大为流行。这些汉代先民保存在墓葬中的美术宝库,便成为我们今天珍贵的美术遗产的一部分。 汉画像砖、石记录事像庞杂,表现内容丰富。其中那些开天辟地的远古的神话传说、荆轲刺秦等诸多历史故事,以及当时的生产活动、仕宦家居、社会民俗等事象和丰富的花纹、吉祥图案,可谓应有尽有,形象生动而形式美观。它之所以被今天的学者视为一部先秦文化和汉代社会的“绣像的”百科全书,是有其诸多生成原因和表现内容的丰富为依据的。 二、厚葬风俗弥漫的汉代社会为远古本土文化提供了最为适宜的表现时空 恩格斯这样说过:“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基础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1](P506)汉代画像砖、石由产生到兴盛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也是如此。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汉代厚葬风俗产生的前提。在西汉初年,政府为恢复社会生产奉行“休养生息”政策,经过七、八十年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尤其在汉画像砖、石最为丰富的四川和河南南阳等地,境内有河流水运通畅,水利事业兴旺。这必然使谷物丰收、农贸兴起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