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代玉器特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明清时代玉器特征

元明清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一 元代玉器特征及鉴别;2 器形、制作、玉质特征 (1)器形特征 渎山大玉海,形同玉池,体积硕大,比作玉海,是元代最大的玉器巨作,为明清大型圆雕玉器提供了典范。元代的春水和秋山玉的造型由平面向立体方面发展。纹饰造型有龙纹、虎纹、鹿纹、螭纹、凤纹、鱼纹、花朵纹、鸟纹、人物纹、雁纹、天鹅纹、海东青纹等。;(2)制作特点 圆雕为主,片形为次。雕刻方法包括浅浮雕、镂雕和圆雕,并与阴线纹相结合。 (3)玉质 青玉、白玉为主。;4 元代玉器图片;;;;;;;;;;;;二 明代玉器特征及鉴别;(2)明代中期玉器(成化—嘉靖中,公元1465—1544年),包括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中,及成化、弘治、正德及嘉靖前半段。 装饰类有玉带、螭纹带板、鸳鸯、佩、首饰、刚卯和严卯、幻方;礼仪类有圭、蒲纹圭;日用类有花卉纹灵芝耳杯、螭耳杯、乳钉纹耳杯、竹节式执壶;陈设类有兽面纹耳炉、龙纹兽耳簋、兽面纹中耳炉、三足环把有盖樽、云纹螭耳匜、觚、狗、卧马、骆驼、紫沁狗、甪端香熏、蟹。;(3)明代晚期玉器(嘉靖中—崇祯,公元1545—1644年),包括嘉靖中、隆庆、万历、天启、崇祯。 装饰类有琥珀带板、大碌带、青白玉带头、带板、镂雕龙纹带板、镶宝金带饰、佩、组佩、镶猫眼石金簪、镶宝金簪、镶宝银簪、镶宝耳坠、牌饰;礼仪类有圭;日用类有金托盘玉爵、金托玉执壶、琥珀杯;陈设类有子刚款茶晶梅花花插、兽面纹八出戟方觚、童子卧马。;2 明代玉器图片;玉螭纹笔,明,通长23.7cm,管径1.6cm,帽径2cm。清宫旧藏 ;玉九螭璧,明,直径20.4cm,孔径5.8cm,厚2cm。清宫旧藏。 ;玉卧兽形砚滴,明,长12.7cm,宽6.5cm,高5.1cm。清宫旧藏。 ;玉卧鹿寿星山子,明,长8.5cm,宽5cm,高11.5cm。清宫 ; 青玉兽耳仿古铜纹带座彞式炉,明,通耳高117cm。 ;青玉带皮异兽,明,长8.2cm,高4.1cm。 ;青玉乳丁纹圭,明,长20.2cm,宽6.2cm。 ;白玉微浸单耳荔枝匜,明,口径11.5cmX6.5cm,底径6.5cmX4.5cm,高6cm。;白玉卧虎,明,长5.6cm,宽2.2cm,高1.1cm。清宫旧藏。 ;青玉执壶,明,高23.2cm,口径5cm ,足径6.4 X 8.4cm ;玛瑙单螭耳杯,明,高6.8cm,口径9cm。 ;;;此杯署“子刚制”款,陆子刚为明晚期治玉名家,与祝允明为同时代人,他的作品多为后人所仿冒。高8.3cm,口径5.8cm。 ;;玉谷纹圭,明,高21.3cm,宽6.3cm,厚0.9cm。清宫旧藏。 ;玉八出戟方觚,明,高22.7cm,口径8.1-8.5cm,足径4.9-6cm。清宫旧藏。 ;明 青玉镂雕□牌饰 长5.2厘米 宽2.8厘米 重10克 青白玉,挂件。其镂空雕法与常见的带板一样为明代晚期典型风格。顶部钱纹,主纹为□字纹,似有钱财万贯之意;明 白玉透雕花鸟纹带饰一套(十六件) 总重716克 青白玉。此套带板镂雕两层花纹,此种工艺为晚明风格,《明史·舆服志》载:“文武官常服,洪武详定。凡常朝视事,以鸟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公服。其带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花,四品素金……”故此套带板为晚明一品大员所用。;明初 青玉双螭盏托、杯 杯:长14厘米 高6.2厘米 重337克 盏托:直径14.5厘米 重329克 青白玉。螭,传说为龙子之一。其形象是周、汉艺术中最常见的,然后就是宋代以后又出现了螭的形象,这完全是金石考古学兴起后,好古仿古之风的结果。虽然都是螭的形象,但不同时代的却有着极细小的差别,经过我们的比较,这件盏托上的雕螭,仍带有一些宋元时的特点,即头似老鼠,而刀法又有明代的粗犷之风,故定为元末明初的作品。;3 器形、制作、玉质特征;(2)制作特点 螭纹不见于明初,中晚期虽有出现,但不及元代螭虎生动;中晚期常用的琢玉技法是,在平地镂空纹,施阴浅剔线隐起或凹减,使其略有起伏感;带板制作一般比较粗糙;明代晚期,形成了北京、苏州两地琢玉中心。 明代初期的玉器趋向于精致严谨,晚期玉器纤丽繁华,商品化、工艺美、装饰美的格调完全形成。中期是工整、细巧的风格,也出现了很多简括潦草的作品。;三 清代玉器特征及鉴别;2 清代玉器图片;;白玉卧羊,清,高5.8cm,长10.2cm。   此羊白玉质,玉质上佳,无杂质,莹润如凝脂。 ;青玉双连尊,清,高27.4cm,长26cm,宽13.5cm。 ;青玉回首鸭,清,长15cm,宽6cm,高10.5cm ; 玉羊首觽,清,长5.5cm。 ;青玉三羊蕉叶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