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代数计算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谈代数计算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doc

例谈代数计算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福建省永安市大湖中学:赖 世 挺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形关系最好的诠释!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中,数轴、解直角三角形、函数等是比较典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知识。不过,许多教师所强调的数形结合思想,主要偏向于在代数中用几何的图形或方法来解决,而在几何中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的往往被忽略。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谈谈代数计算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例1 已知:如图,在等边△ABC的AC边上取中点D,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得CE=CD。求证:BD=DE。 分析:要证BD=DE,只须证明∠DBE=∠E,而已知AC边上的中点D,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易知∠DBE=30°,因此,只要计算出∠E=30°即可。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60°,且AB=BC 又∵BD是AC边上的中线 ∴∠DBE=∠ABC=30° ∵ CE=CD ∴ ∠CDE=∠E 又∵∠CDE +∠E=∠ACB ∴2∠E=60° 即∠E=30° ∴∠DBE=∠E ∴BD=DE 例2 已知:AB为⊙O的直径,P为AB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设切点为点C。 ⑴当点P在AB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连结AC,作∠APC的角平分线,交AC于点D,请你测量出∠CDP的度数; ⑵当点P在AB延长线如图2和图3所示时,连结AC,请你分别在这两个图中用尺规作∠APC的角平分线(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设角平分线交AC于点D,然后在这两个图中分别测量出∠CDP的度数;猜想:∠CDP的度数是否随着点P在AB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请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分析:此题的⑴问和⑵问的前几步都比较简单,得出猜想∠CDP=45°不随着点P在AB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对猜想进行证明时,许多学生束手无策。下面从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两方面进行证明。 E 证明:方法一:如右图,连结BC,交PD于E点。 ∵AB是直径 ∴∠ACB=90°; ∵PC切⊙O于C点 ∴∠PCB=∠A 又∵PD是角平分线 ∴∠CPD=∠APD ∴∠A+∠APD =∠PCB+∠CPD 即∠CDP=∠CED 又∵∠ACB=90°∴∠CDP=∠CED=45°。 方法二:如右图,连结OC,设∠A度数为x。 ∵OA=OC ∴∠OCA=∠A=x; ∴∠POC=∠OCA+∠A=2x。 ∵PC切⊙O于C点 ∴OC⊥PC 即 ∠OCP=90° ∴∠OPC=90°-2x ∵PD是角平分线 ∴∠APD=∠OPC=(90°-2x)=45°-x ∴∠CDP=∠A+∠APD= x+45°-x=45°。 评析:以上的两种证法,其中第一种几何方法用到了弦切角定理,而在新课标的实验教材中,弦切角定理已被删除掉了;第二种代数方法,巧妙地运用了方程思想,通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得出结果,从而避开了弦切角定理的应用。 例3 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是⊙O上的一点,CD⊥AB于D点, ⊙O′切⊙O于E点,切AB于F点,切CD于G点。 求证:AC=AF。 分析:本题如果用几何的方法很难证明出来,如果考虑用代数的计算方法,求出AC2与AF2 的值,如果有AC2=AF2,那么就可以得到AC=AF。 证明:连结、、BC,设⊙O的半径为R,⊙的半径为r,易得DF==r。 ∵⊙与⊙相内切 ∴=R-r 又∵⊙与AB相切于F点; ∴⊥AB ∴∠= 90°; 在Rt△中,依据勾股定理,有+= ∴OF=== ∴AF=OA+OF=R+ ∴AF2=(R+)2== =2R(R-r+)=2R(R-r+OF) ∵AB是直径 ∴∠ACB=90°; 又∵CD⊥AB ∴Rt△ACD∽Rt△ABC ∴ = 即AC2=ABAD=2R(OA+OD)=2R(R+OF-DF)=2R(R-r+OF) ∴AC2=AF2 ∴AC=AF 通过以上的三个例题,说明了在证明几何题时,如果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从代数的角度去想一想,说不定能“柳暗发明”!其实,在初中阶段,有许多几何知识是从代数的角度来呈现的,比较典型的有勾股定理、射影定理、圆幂定理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几何的证明同样也离不开代数的计算!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