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考研复习心理统计
统计:描述统计:统计图表:次数分布表、累加次数分布图、直方图、条形图。
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
差异量数:离差与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
相对量数:百分位数、百分等级、标准分数。
相关量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肯德尔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Φ相关。
推断统计:概率与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二项分布、t分布、F分布、卡方分布。
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参数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等
一、量表的类型与数据的类型
数据类型单样本问题独立样本比较相关样本比较多组样本的比较相关问题独立样本重复测量等
距
型总体正态分布单??本t/z
检验独立样本t/z
检验相关样本t
检验独立样本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earson
积差相关分布形态未知大样本下的相应的t/z检验大样本下的相应的t/z检验大样本下的相应的t检验转化为顺序型转化为顺序型顺序型符号检验法曼-惠特尼
U检验维尔克松
T检验克-瓦氏单向
方差分析弗里德曼双向等级方差分析Spearman
等级相关命名型χ2匹配度检验χ2独立性检验符号检验法χ2独立性检验Φ相关
二、各种分布形式及其特点
1.正态分布
Z分数计算,11单选
当样本量足够大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许多变量的分布都近似于正态曲线,因此有“上帝偏爱正态分布”一说。正态分布是一种最常见、应用最广的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特点
a正态曲线的形状就像一口挂钟,呈对称分布,其均值、中数、众数实际上对应于同一个数值。
b中央点(即平均数点)最高,然后逐渐向两侧下降,曲线的形式是先向内弯,然后向外弯。拐点位于正负1个标准差处,曲线两端向靠近横轴处不断延伸,但始终不会与横轴向交。
c正态曲线下面积为1,平均数的垂线将曲线下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面积可以视为概率,其值为每一横坐标值(加减一定标准差)的随机变量出现的概率。
d正态分布是一族分布。它随随机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的大小与单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布形态。但任何一般的正态分布都可以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在标准正态分布中,μ=0,σ2=1。在Z=0时,标准正态曲线达到最大值,Z=±1两点是曲线的拐点。
e各差异量数值相互间有固定比率。
f曲线下标准差与概率(面积)有一定数量关系。平均数上下各延伸一个标准差,包括总面积的68.26%;在正负1.65个标准差之间包括总面积的90%;正负1.96个标准差之间包括总面积的95%;正负2.85个标准差之间,包括总面积的99%;在3标准差之间,包括总面积的99.74%;4个则是99.99%。
要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正态分布,需要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具体方法有X2检验中的吻合度检验、皮尔逊偏态量数法、偏态峰态量数描述法等。
(2)应用
a化等级评定为测量数据。具体步骤为:①根据各等级被评者的数目求各等级的人数比;②求各等级比率值的中间值;③求各等级中点以上的累加比率; EQ \o\ac(○,4)用累加比率查正态表求Z值,该Z分数就是各等级代表性的测量值; EQ \o\ac(○,5)求被评者所得评定等级的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为每个被评定者的综合评定分数。
b确定题目的难易。原理是假设一个测验中不同难易题目的分布是正态的,即一个测验中通过较大和较小的题目很少,而通过率居中的题目较多。具体步骤为:①计算各个题目的通过率;②用0.5减去通过率,不计正负号,获得正态分布表中的概率值;③依照p值查正态表中相应的Z值,通过率大于50%的Z值记为负值,通过率小于50%记正值; EQ \o\ac(○,4)将查表得到的Z分数加5(假定正负5个标准差包括了全体),便可以得到从0至10的十进制的难度分数。
c在分组或等级评定时确定人数。具体步骤为:①将6个标准差(假定正负3个标准差包括了全体)除以分组的或等级的数据,得到Z分数等距。②查正态分布表,从Z求p,即各等级或各组在等距的情况下应有的比率。③将比例乘以欲分组的人数,便得到各等级或分组应有的人数。最后调整居中组人数,使各组人数总和与总数相等。
d依据Z分数求概率,即已知标准分数求面积。
e从概率求Z分数,即从面积求标准分数值。
f已知概率或Z值,求概率密度,即正态曲线的高。
2.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对于一个事件有两种可能A和B,但我们对这一事件观察n次,事件A发生的总次数的概率分布就是二项分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年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同步检测 2(带答案).docx VIP
- 数据治理概论课件:数据治理工具.pptx VIP
- 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04G323-2 图集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工作级别A4、A5).pdf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公开课课件.pptx
- 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pptx VIP
- 惯性器件原理课件.pptx VIP
- 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解读.pptx VIP
- 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莫桑比克考察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