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PAGE \* MERGEFORMAT 7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点1: 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等政治区域;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经济区、语言区等自然、文化区域);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而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即同一区域内的各地都相近似,不同的区域之间差别很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如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考点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化才起步,且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缺乏实力雄厚的大型中心城市,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其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加强,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加强。区域内部差异逐步缩小,区域转向平衡发展。
考点3: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乡村地域的范围要比城镇地域大,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2、空间分布形式:农业为面状,交通运输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为岛状,就此而言,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教材P4活动1答案:区域发展早期,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分布较稀疏,城市区域狭小,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中期,出现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比较密集,城市区域扩大;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线路四通八达,深入到区域的各部分,城市区域进一步扩大。)
考点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或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较多;
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于第二产业的劳动力较多;
3、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就业于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明显增加。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劳动力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传统农业为阶段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对环境破坏不大重化工业阶段“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高科技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减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调整过程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对环境的影响在上述调整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减小区域产业转移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等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
考点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1、西气东输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西部地区及沿线地区的能源供应,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但管道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能改变东部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运输的压力,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2、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煤电而言,会使当地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大气污染、废渣污染留在了本地;对于水电而言,建设的水利工程所具有的防洪作用对生态环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最新高级生命支持(ACLS)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T∕CCSAS 001-2018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质量控制与审查导则.pdf
- 07J912-1变配电所图集.pdf VIP
- 基于PLC控制的小车自动化送料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 VIP
- 2025北京海淀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中国社会的不婚现象:现实与潜在影响探讨.docx VIP
- 2025最新高级生命支持(ACLS)理论考核试题和答案.docx
- 5.2《稻》《作酢法》+二则(知识清单)-【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docx VIP
- 2025年非车险考试题 .pdf VIP
-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