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历史一轮复习必三专三导学案23课.doc

2014历史一轮复习必三专三导学案23课.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历史一轮复习必三专三导学案23课

安吉高级中学2014届文科历史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编号039主备人李永达 2013年12月4日 PAGE  PAGE 7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2、3课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说明 1.考纲: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考点: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及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重点把握: (1)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2)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4.阅读内容:“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5.浙江省已考内容 09年抽测(选择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09年高考(非选择,维新思想与新文化比较,26分)09年高考(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1年高考(选择,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1年高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步传播);14年抽测(选择,新文化运动评价) ▲课前基础过关 一.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1.政治方面:在 的统治下,反动政治势力妄图 ; 2.思想方面:袁世凯掀起的 逆流;辛亥革命使 思想深入人心; 3.文化方面:新式学堂的建立和 风气的盛行; 4.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 队伍日益壮大并奋起反抗;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 创办《 》; 2.代表人物: 、胡适、鲁迅、蔡元培、 ; 3.指导思想: 和 4.运动中心: (三)主要内容 提倡 和 ,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 ;提倡新文学,反对 ; (四)评价: 1.性质: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 2.进步性 (1)全面攻击了 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 的开展开辟了道路; (2)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 的局面, 开始在中国传播; (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 事务的关心; (4)是一场全面的 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 、伦理、观念、 、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为中国 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 的偏向。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传播的条件: (1)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2)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二)传播的原因 十月革命特别是 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三)传播的过程: (1)开始传入—— 十月革命前(代表: , ,无政府主义者) (2)正式传播—— 十月革命后(代表: ,文章《庶民的胜利》以及《 》) (3)争鸣竞逐—— 五四运动后 (4)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后(代表:李大钊,陈独秀,文章:李大钊的《 》) (四)传播的趋势与影响 (1)趋势: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向__________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并逐步中国化。 (2)表现: ①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 的工具。 ②陈独秀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和 等问题。 (3)影响: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与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基础;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 指南。 ▲拓展延伸 1.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新文化运动沿着两条战线展开,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二者交织进行,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