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说课稿.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说课稿

石油工程系油 晏炳利 说课课程 教学 单元内容 课程 整体设计. 工程 热力学 与 传热学 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课程对教学条件(师资、设施、环境及教材等 教学资源)的要求及实现情况 6 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 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1 2 一、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城市燃气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对热力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几年后就业岗位的发展,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2.课程目标 专业 能力目标 社会 能力目标 一、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热力过程 一、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能够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传热方法和传热材料 3 能够将理论热力过程与实际热力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际 4 .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减少热机工作中的热量损失,提高热量的有效利用率 一、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认同石油企业文化,坚持“三老四严”,对工作精益求精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是以柴油机和压缩机为分析对象,介绍有关热力过程中的热力知识。以在现场实施中所涉及的职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情境为依托,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情境。 三、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 学生基础和特点: 1. 面对的学生属于高招大专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2. 他们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和进取心。重视基本技能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三、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 3. 通过对前面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在实习场地的实习实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城市燃气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4. 不足之处: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 学情分析: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化学、数学、物理等),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也正是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概念理解不深刻、数据统计不全面、计算不能独立完成、微观认识模糊、抽象思维能力差等。 三、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 相应的措施: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善于动手的特点,让他们既动脑(听讲、思考、提出问题)又动手(记笔记、绘制关联图和工艺流程图、计算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努力培养其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产生成就感。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加强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强化记忆、理解,努力帮助消化。 对于微观想象力不足问题,努力借用宏观现象启发引导,化难为简。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安排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各种热机工作原理和热力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城市燃气工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该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专业能力要求,确定本学习领域(课程)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安排 2.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情境为依托,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突出培养学生掌握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联系现实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安排 3. 采用的教材: 陈爱玲主编《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作教材。该教材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 属于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材。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安排 4. 教学内容: 工程 热力学 与 传热学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安排 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 和热力过程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安排 传热学 导热 传热过程 换热器 辐射换热 对流换热 五、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 根据本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分析能力强以及广泛联系城市燃气工程生产实际的特点。 教学中应采用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采取: 对涉及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采取: 启发提示—阅读理解—寻找要点—补充说明 —重点讲解的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联系课程—用则深探 —难易适度的教学手段。 对数据统计、理论计算等内容采取: 对微观理解内容采取: 对案例介绍等内容多采用。 要点提示—示范推导—举例练习 —强化巩固的教学方法。 图示说明—宏观比拟—动画演示等方法 阅读理解—归纳分析—强调重点等教学手段 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阶段考核(单元小测)、过程考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