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登高》共1课时教学实录9(苏教版必修4).doc

4.3.2《登高》共1课时教学实录9(苏教版必修4).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2《登高》共1课时教学实录9(苏教版必修4).doc

PAGE4 / NUMPAGES4 4.3.2《登高》共1课时教学实录9(苏教版必修4) 今天开始讲《登高》,提到这首诗我有一点头痛,因为我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普遍比较好,要理解杜甫是有相当难度的。   我让柯路把《登高》默写在黑板上,“潦倒”两个字他不会写,我就让它空着。然后我指着诗题问学生:“古代写‘登高’题材的诗还有哪些?”   下面纷纷列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岳》、《登岳阳楼》、《登鹳雀楼》……   “那么我要问一句:古人为什么要登高?”   “为了望远!”徐旭抢答。   我笑了:“对,这是原因之一。古人登过许多楼,岳阳楼,鹳雀楼,黄鹤楼,柳州城楼,宣州谢朓楼等等。可见登高在古代是一种习俗,那么大家想一想,古人主要在哪些日子里登高?”   “中秋节!”   “重阳节!”   “对,中秋节也有登高的,但主要是在???阳节,刚才提到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重阳节登高。此外还有一个重要节日‘人日’。‘人日’是哪一天?”   下面乱说一气。   “‘人日’就是正月初七。有一首诗里说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诗题就是《人日思归》。实际上最初登高有它特殊的意义,在古人眼里,高处与天比较近,如果需要与天交流,一般要登高。古代天子要封禅,就是要与天交流,既然是天子,自然要拜天了,最常见的封禅之地就是泰山了。可见,最初的登高有强烈的宗教意义。后来宗教意味渐渐淡去,成了文人们一种消遣。那么登高最容易引发人们哪些思想感情?”   “思乡!”   “忧国忧民!”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登高以后就会忧国忧民?你能够讲出一个道理吗?我再问,登高的时候人往往会高兴还是不高兴?”   “不高兴。”   “为什么会不高兴?实际上古人讲过一句话:‘登高者处自卑。’为什么登高者会自卑呢?当我们登上高处的时候,我们的眼界就会开阔,面对着广阔的自然宇宙,人会很自然地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有一种沧海一粟的的感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世说新语》里有一个王海,他登上高处以后感叹:‘我由来不悲,今日直欲悲。’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感觉,在古诗里表现得特别多。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以后很自然地感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王勃登上滕王阁,也很自然地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所谓的‘盈虚’,指月亮的圆缺,这里指的就是时间了,也就是说,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让你坐在一个房间里,你就感觉不到了。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也感叹道:‘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所以我们极少能够看见登高而喜的诗歌,杜甫倒写过一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里有一种豪情,但是比较少见。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一首也是由登高引起悲凉的诗歌。我们讲诗词侧重于应试,但是仍然不得不介绍一下杜甫。杜甫最初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又穷又酸,事实上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晋代名将,著名学者。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唐初诗人如果能够数十个人的话,杜审言应该在其中。杜甫的父亲杜闲是奉天县令。大家知道奉天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当然说不出来,然后我很得意地告诉他们,奉天就是我的家乡乾县,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乾县县名的历史沿革。   “但是,那也是他的伤心之地。杜甫的母亲死得早,杜甫被寄居到二姑家里,二姑对他非常好,杜甫和她二姑的孩子都生病了,她二姑结果放弃了自己的儿子保住了杜甫的生命。”   “啊!”大家觉得非常惊讶。   “这样的人我觉得在现在是很少的,所以杜甫在二姑死了以后为其撰写墓志铭,称其为‘有唐义姑’。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个典故。春秋时期,各国打架的时候,齐国攻打鲁国,百姓逃难,有一个鲁国妇人拖着两个孩子逃难,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自己的侄子。眼看齐兵快追上了,她丢下自己的儿子,抱着侄子跑。齐兵追上以后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了一句‘弃子以行义’,齐兵感叹,鲁国妇人尚且知道行义,况其他人乎?于是罢兵。杜甫小时候特别聪明,才华横溢,‘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也算是一个神童吧!‘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志向也很远大。成年后又遇上安史之乱,可算很不幸了。三十五岁去长安求仕的时候,父亲去世了,经济来源完全断绝,生活相当困难。终南山离长安比较近,杜甫经常去终南山采草药,加工后出售糊口。有时候也混在饥民的队伍里,排队购买政府低价出售的粮食。‘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有时候也去亲戚家里混饭吃,‘平明骑驴出,未知适谁门。’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后来终于熬过了逃难生涯,他去见天子,‘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但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无论怎样的艰难困苦,诗写到最后,笔锋一转,总会转到国事维艰,民生疾苦,忧国忧民上去,这是杜甫为人景仰的根本原因。”   我继续说:“昨天我在备课的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