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道统_的坍塌
“道统”的坍塌 杨念群
本文的写作乃是迫激于目睹中国知识界三十年之怪现状,同时忧愤
于国人的视而不见与麻木不醒。三十年怪现状积累有年,不时呈两极摇
摆多动之症候,从“极左”跑到“极右”, 从极度的反传统翻转成极度的
保守,或从极度的现代漂移至极度的后现代,心态失衡者更是表露从极
度的自卑到莫名其妙的自恋之症状。尤觉可怕的是,种种怪现象并非单
独发作,而是纠葛并发,终成不良病灶。本文不敢贸然奢谈全盘诊断,
只拟截取其中一症,稍加针砭,以为病例之品鉴标本,以博识者一笑。
此病例名曰:“道统”的持守与迷失恐惧症。
近三十年的中国历史研究有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状态是,研
究者总是在努力摆脱依附政治意识形态的从属者角色,他们逐渐醒悟到,
自己的设想基本上被限制在论证政权合法性的框架之内难以伸展,走的
是为现行政治策略的实施寻找历史依据的常规路径,形式上虽属传统的
“资治”风格,其结果极易被绑架为革命“目的论”理论大本营里的“人
质”。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学者有一种挣脱缰索般的释然快感,一度以饥渴
难耐地生吞活剥西学的方式释放压抑已久的激情,其目的也是寻究有别
于“资治”遗风的新境。但面对纷然杂陈的西方理论魔界,中国知识界
常呈现出一种手足无措惘然无恃的感觉,似乎只有一波波地被动接受新
的一轮轮洗脑,才能不为时潮所弃。大量理论名词的挪用与博学般的卖
弄宛如时髦青年炫耀服装上的名牌商标,不过只是为了夸张地表明区别
于以往政治解释的独特姿态,而远非真正具备超越旧有框架的能力,其
目的是把中国历史理解为一种符合世界潮流的现代化演进的一个链环,
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整个史学界都致力申论的一个主题,甚至被
2 7
说成是“新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把中国历史装
入“现代化”的普遍模板加以标准化以替代“革命正当性”的历史叙述
的结果,同样容易陷入“目??论”的泥沼,即无论是“革命”还是“现
代化”的过程和目标,均不过是在验证中国历史如何接受西方历史普遍
原则规训这个无可逃避的宿命,甚至“革命”和“现代化”犹如银币之
两面,有相辅相成之作用,都是政治大叙事的变种,我统称之为“化约
论”的叙述策略。
面对这种被西方理论绑架而似乎陷入万劫不复之深渊的境况,另外
一批历史学者提出一种我姑且称之为“语境论”的解救模式,想以此消
解“化约论”的叙述暴力。“语境论”更多地强调历史人物面对当时复杂
境遇做出即时选择的历史合理性,以挑战所谓“后世之师”式的主观介
入历史的方式。他们认为,现有的历史解释往往太多表达的是现代人对
历史结果的某种确认态度,如此盲目的认同甚至可能反映的是某种特殊
政治集团利益,更为危险的是,这些历史的表述者很可能会成为那些成
功掌握了当下政治命脉的势力的代言人,却最终忽略了当事人对历史现
场的感受能力及其拥有的价值。“同情性地理解”或“了解之同情”这句
话一度渐成时髦用语,其实强调的仍是历史语境对当事人的制约和塑造
作用。“语境论”还包含有一层深意,即对历史境遇的同情了解不单纯是
一种史学方法,它变成了接续和复兴文化记忆的重要手段。有人曾举例
说,中国近代历史因为材料太多,故应采取“顺放电影”, 而不是“倒放
电影”的办法加以解读,谈的也是近似的意思。
“语境论”对“化约论”的制衡作用相当明显,其掌控在手中的“文
化保守”这面旗帜一旦挥动起来,更是张狂耀眼得有些吓人,旌旗指处
极易催醒全民族的文化自尊心,特别是对那些早已被时代边缘化的知识
人重新确认自己的价值有着兴奋剂般的功效,而且这药吃起来容易上瘾
且不在被禁之列,故在近几年被中国知识人狂嗜成瘾。从学术史的角度
而言,一些深持传统之敏感嗅觉的学者渐渐取代那些持守“化约论”的
2 8
精英,成为尊贵的学术英雄或文化偶像,如章太炎、陈寅恪、钱穆等人
的作品突然畅销走红即是表现。与之相呼应,另一个新近崛起的史学分
支即区域社会史强调的是所谓“社会语境”的原生态再造,打破的是传
统经济史对宏观政治史走向的佐证格局,从区域单位的微观角度重现历
史的本然状态,解构的也是单调的政治史偏于上层解释的旧路。这些取
向均有削弱“目的论”式史学解释的明显效果。然而,“语境论”对历史
的同情性解读固然比“化约论”式的解释要复杂许多,但却容易从另外
的角度把历史图像做简单化处理。我们仅以“道统论”和士阶层的历史
演变为例,对此做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