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防护(预防)
超声对人体的影响李晓愚 讲师;本章重点:
超声生物效应
超声的空化机制
;一 概述;1、电磁波和机械波。
电磁波:电磁能量,以其频率可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γ射线和高能宇宙射线。;机械波:由于机械力(弹性力)产生的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传播的是机械能量,并且仅能在介质中的传播。
声波以频率可分为三大类: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超声波(Ultrasound)是指频率超过2万赫兹即超过人耳听阈高限的声波。
一般诊断用超声波频率为1~10MHz,而最常用的是2.5~5MHz。
;2、超声在医学中的应用发展
1915年法国科学家在研究超声水压探测时,就发现了强超声对鱼类等水中小动物可以产生致死效应。
40年代末,A型(Amplitude Mode)超声诊断仪开始应用于临床。脑中线的探测、眼轴的测量、浆膜腔积液的诊断、肝脓肿的诊断以及穿刺引流定位
不久B型(Brightness Mode)、M型(Motion Mode)和D型(Doppler Mode)超声诊断仪相继问世。 ;70年代迅速向二维灰度显示的B型超声诊断仪
D型超声诊断仪也开始出现。
80年代出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90年代,出现高强度聚焦超声。;二 超声生物效应;2、超声生物效应产生的机制
①热机制
②机械机制
③空化机制;热机制;机械机制;空化机制;根据气泡不同的动力学行为,可以分为稳态空化和瞬态空化两种。
稳态空化是气泡在声压的作用下可能进入体共振(即体脉动)状态,当声波频率接近气泡共振的特征频率时,体脉动的幅度达到最大 。
瞬态空化是指在强度较高的声场中,气泡在声场负压相迅速膨胀,随即又在正压相突然收缩以至崩溃。 ;三 超声对人体的影响;(一)诊断性超声对人体的影响;2、神经组织:
在孕早期以诊断性超声照射可能影响胚胎脑功能的发育。
;3、细胞:
孕8—12周接受3.5MHz超声照射5分钟,可以引起胎儿角膜上皮的肿胀,但呈可逆性改变。照射20分钟则出现不可逆的角膜表层细胞坏死。
超声照射中期妊娠妇女30分钟,可出现胎儿睾丸精原细胞肿胀。
;4、染色体、DNA:
孕早期接受诊断性超声照射,新生儿脐血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增加,中晚期的累积超声照射使染色单体的交换频率下降。
超声照射离体细胞,观察到DNA断裂、嘌呤、嘧啶醇堆积,且自由基水平增高。;(二)高强度聚焦超声;1、定义:
高强度聚焦超声是利用一定的聚焦方式,将超声源发出的声能量聚焦于体内某一靶区。
组织内超声聚焦形成的强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成为生物学焦域(biological focal field,BFF)。 ;2、HIFU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优点:
可通过实时监控超声来观察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以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
适形治疗,不受肿瘤大小和形状的限制,可切除任意大小、任意形状的肿瘤包块 。
无创,无伤口,避免患者术后感染。
治疗剂量均匀一致,确保灭活肿瘤靶区(焦域)内所有肿瘤细胞 。
“绿色治疗”,没有放射线,没有放疗副作用,对患者、医生和环境均无辐射污染,勿须辐射防护措施等。 ;3、HIFU引起的病理变化;②镜下表现:
光镜下,照射前肿瘤细胞排列紧密呈实体巢状,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染色,核大而淡染,核膜清楚,染色质颗粒较粗,核分裂相多见,细胞间纤维结缔组织较少。
;照射后细胞明显固缩变小,胞浆减少,核固缩深染。细胞间隙明显增大,排列稀疏。但细胞轮廓完整,形态可辨。
24小时后部分肿瘤细胞开始溶解,可见核碎裂,可见少许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靶区周围组织充血出血;
3天后肿瘤细胞大片破裂、坏死溶解,细胞轮廓消失,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出现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7—14天,肿瘤细胞完全坏死溶解,见不到完整的肿瘤细胞,靶区充满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少许淋巴细胞,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出现纤维化。
3周后,靶区组织逐渐坏死脱落,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修复。 ;照射前;照射后;电镜表现:
肿瘤细胞明显水肿,细胞器肿胀,结构不清;部分细胞质膜及核膜失去连续性,染色质固缩,碎裂呈团块状。
24小时后见细胞内大量水分积聚,形成空白区,细胞膜、核膜破裂,胞浆内可见大量散在深染的染色质团块,细胞器结构消失;
第三天肿瘤细胞大片溶解,结构破坏消失。 ;④结论:
大多数实验结果显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够有效的破坏肿瘤组织,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减少肿瘤复发。只要辐照剂量足够,高强度聚焦超声能完全覆盖肿瘤组织,彻底杀灭肿瘤细胞。
;4、超声治疗治疗肿瘤的机制;②空化效应:
空化作用可以促使生物组织产生自由基从而损伤生物组织。
空化机制参与作用,可以使细胞的急性损伤程度增加。
细胞外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