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中医学总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0中医学总论

制作单位:园艺学院中药材科学系 制作人:吴健 联系方式:wujian71@ /girlbear; ;中药学;总论;一、历史;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山海经》博物志 载有一百多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物,并已认识到这些药物所能治疗或预防的疾病有数十种。 《诗经》,《离骚》芳草的记载 战国 《子仪本草》 《左传》中有公元前581年进行针灸治疗的记载。 ;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民间医生秦越人(生卒年代不详)总结出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他精通内、儿、妇产、五官等科的医疗技术,能运用针灸、按摩、汤药等疗法。据《史记·扁鹊传》载,秦越人坚持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巫术迷信,以信巫不信医为六不治的原则之一。; 《黄帝内经》我国古代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黄帝外经》失传 总结出脏腑经络学说和病因学说, 记载了我国最早的人体解剖知识, 以大量篇幅论述针灸,记载了九种不同用途的针, 认为病是由“邪气”引起的,发病都有客观的原因, 提出了积极防治的主张 ………… ; 于东汉末年问世的《神农本草经》原著已于唐代初年失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以次为始,承上启下 基本理论的建立 四气五味 毒性 用法 剂型 上中下三品 产地时间; 公元196-204年间,东汉末长沙太守张机(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著《伤寒杂病论》,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辨证(症)施治”的原则,把中医临床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至今仍然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他本人被尊为“医圣”。;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甘肃省武威县东汉墓出土的医方简牍中所载的药物已有膏、汤、丸、散、醴、滴、栓等许多剂型,反映出当时我国药剂学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 东汉末年,名医华佗(约公元141年-?)成功地用口服全身麻醉药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做腹腔外科大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杰出成就。被认为是中医外科的鼻祖。他还创五禽戏,提倡体育疗法。 ; 《神农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502年左右,南朝齐、梁间陶弘景(公元452-536年)著,记载了七百三十种药物。原书已佚,现存有敦煌残卷,但其主要内容保存于后来的本草中,其影响直到973年开宝本草流行后才消失。 认为医药知识来源于劳动人民 首创“朱墨分书、大小结合”的文献标志法。 对北方不熟悉。; 公元三世纪,魏晋间王叔和(生卒年代不详)著的《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脉学专著。他把脉象归纳为二十四种,并把诊脉与辨证(症)联系起来,对我国诊断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公元256年左右,晋代皇甫谧(mi)(公元215-282年)编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记载了人体全身经穴共六百四十九个,详述其部位、主治疾病、针刺分寸和艾灸壮数等,这是世界上重要的针灸学专著,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 《肘后救卒方》是一部急救手册,晋代葛洪(约公元281-340年)所著 记载了多种疾病和民间常用药方, 儒道合一 炼丹术 最早的药物化学;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刘涓子鬼遗方》 公元475-502年间,南齐龚庆宣(生卒年代不详)著。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记载了内外治疗处方一百四十多个,其中用黄连、雄黄和汞等消毒药物配制成的软膏治疗痈疽(yong ju,毒疮)等的处方(卷5)有较好的疗效。 ; 唐显庆三年(公元657年),在右监门府任长史的苏敬向高宗李汾进表请求重新修订本草,以修改《本草经集注》中的一些缪误并增加新的内容。这就是可能是世界第一部药典的《新修本草》。其中载药844种。657年长孙无忌等组织,实际是苏敬主编;659年完成,在敦煌中有残本。 他贯彻了厚今薄古的原则,并且注意“下询众议”。 开始收载外来药物,如安息香、龙脑香、血竭、诃黎勒、胡椒等 保存了前世的内容,有实物描绘。 影响长达300年之久。;隋、唐、五代 (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公元624年,唐朝政府设立了较完善的医学校——太医署,分科也较细致。太医署中还设有药园以培养药学人材。自公元629年开始,唐代各州都相继设立了医学校,说明我国古代医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 《千金方》——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孙思邈,历史上,被人们尊为“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