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农民组织与农业推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三农民组织与农业推广

PAGE 1 PAGE 163 單元:農民組織與農業推廣 壹、生活故事 幾年之後,大華終於如願的考上中部某家知名的大學農學院,他對過所立下的宏願並沒有忘記,除了農業的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之外,並選修一些有關農業推廣的課程,這時後他才發現,其實國內早就有很完備的農業推廣與教育體系,有在學校的如各大學農學院,也有在研究機構的如農業試驗所與各改良場,更有在民間企業組織體系的如台糖、台灣菸酒公司…等,這些教育、研究機構其實,已經為台灣農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未來只要再加強一下這些推廣體系的運作,台灣的農民將會得到更大的保障與福利,大華對於自己的決定一直充滿著信心,我們也預祝他的理想和願望能早日實現。 圖11-3-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貳、知識寶庫 一、農業推廣的執行 農業推廣工作的機構包括改良場、試驗所、農業院校、農會、漁會、農業社團、農企業,這些機構有些是政府執行的,有些是由民間在執行(圖11-3-2)。 圖11-3-2 農民組織推廣系統 (一)政府執行的農業推廣工作 就是以政府的經費和人力來管理農業推廣工作的體系,又分『行政型』與『教育型』兩種推廣。 1.行政型農業推廣 我國中央推廣工作由農委會主管,另所屬的試驗單位有農業試驗所、林業試驗所、水產試驗所、畜產試驗所,以及桃園區、苗栗區、台中區、台南區、高雄區、台東區及花蓮區等七個區改良場;而專業行政管理單位為林務局在管理全國200多萬公頃的森林;漁業署掌管漁業生產;水土保持局在保護山坡地減少土石流;糧食管理處管理2300萬人平日所需要的糧食等。農業推廣工作從由中央單位依職掌連結到地方政府單位,其層級為農委會→農業局→農業課(建設課) →村里辦公室。 2.教育型農業推廣 農業推廣組織屬於教育機構的部份單位,如臺灣大學、中興大學(圖11-3-3)、屏東科技大學、嘉義大學、宜蘭大學等大學所成立之農業推廣教育中心。 圖11-3-3 國立中興大學 (二)民間執行的農業推廣工作 民間機構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為以『會員福利』為主的農民組織,如農會、農業合作社等﹔另???是『企業經營目標』為主的民間機構,如臺糖公司。 1.農民組織經營型 此類組織之農會與農業合作社等農民團體,由農業合作團體提供低成本的生產資源或其它經營技術指導、經濟資訊或生產資訊等服務,農民組織的服務是一種維持小農生存的社會經濟性團體,農會所辦理的農業推廣工作,一方面推廣農業技術,增加生產;一方面以教育方法,協助改善農業及家事,以增進農民福利,提高農民文化水準,而達改善農民生活之目的,這種推廣工作,可稱為新的農業推廣教育。臺灣的農會由省農會、縣農會到鄉鎮農會是執行的工作體;相對的農委會、縣市政府是主管機關。而農業改良場、農學院校或農試機構則是執行推廣活動的技術支援單位。在鄉鎮農會下成立農事小組及農事研究班、家政改進班及四健會等活動,推廣員便透過這些團體來進行教學活動。 2.農企業機構型 農企業機構型的推廣工作是為了達成企業經營利益,所建立的技術諮詢和服務體系,農企業機構的技術推廣工作體系,農企業機構的推廣工作是以企業之經營目標為準繩來運作,因此推廣範圍不會超越機構所認定的計畫經營範圍,農企業推廣者與農民之間是一種買賣關係,農民也多半必須付出代價才能獲得服務。這些推廣組織機構有台糖公司(圖11-3-4)、台灣菸酒公司、台灣肥料公司、台灣青果合作社等等。 圖11-3-4 台糖公司 二、農業推廣的特質 (一)農會之農業推廣 臺灣農會之運作以總幹事之領導為中心,但由於地方派系之問題、推廣經費之運用,使整體農會之運作與發展,受到客觀不利因素之影響而有所限制。現在將目前農會之運作所面臨的限制: 1.地方派系問題 農會的地方派系問題往往使部份農會成為『政治角力的場所』,無法完全以農民的利益出發而運作。 2.推廣業務之運作 農會之推廣經費來自於62%之盈餘提撥,農會之盈餘又大部份來自信用部門,造成愈都市化地區,信用部盈餘愈高,而所需服務之農民會員愈少﹔相對愈鄉村地區之農會,盈餘較少,但所需服務之會員農民愈多。 3.農會間的連結 不僅省、縣、鄉三級制的農會縱向結構脆弱,就是各鄉鎮間橫向的合作亦不強。 4.農村社會的變遷 在面臨農產品國際化與農村勞力外流之下,農業經營由農藝作物為主的農業生產,逐漸轉為園藝、畜牧等高經濟產業,農村社會人口結構更趨複雜。 5.農會職員專業任用 農會職員雖經由專業考試,但由於制度未臻建全,農會職員之調整方面,常無法依其專長分配任務。 (二)漁會之業務推廣 漁會內部視業務與財力狀況設會務、業務、財務組(課),分股辦事,另魚市場與信用部為漁會經費收入之來源,上級漁會並得設輔導組,漁會之設置員額及用人費提撥比例概依其總收益決定。盈餘必須依下列規定分配,即法定公積15%,公益金5%,漁業改進推廣、訓練、及文化福利事業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