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歧义对比 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汉歧义对比 剖析

PAGE  PAGE 6 英汉歧义对照分析 摘要:歧义现象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避免的一种普遍现象。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但也有某些共性。汉语、英语歧义就其产生原因来看就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 关键词:歧义;语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语用歧义 歧义来自英语ambiguity。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歧义是自然语言中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语言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本文就从歧义产生的原因分析汉语、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引起汉语歧义的原因 歧义的构成因素很多,由此构成不同的歧义形式,下面从语汇、句法、语义、??用四个方面分析汉语歧义的成因。 1.语汇歧义 语汇歧义是由于使用了同音词或多义词而产生的歧义。汉语语汇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多义词,在一定语言结构中,其意义可以做多种理解,因而导致了歧义的产生。如: (1)请立即上马 (2)这书太黄了 (3)我们要建设一个fazhi社会 (4)这是一个gongshi (5)他不会说话 (6)他背着沉重的包袱离开了学校 例(1)中的“上马”可以理解为“某人跨上了马背”或“某项工程上马”,例(2)中的“黄”可以理解为“颜色黄”或“黄色书刊”,这两例是由同音同形造成。例(3)可以理解为“法制”,也可以理解为“法治”。例(4)可以理解为“公式、公事、宫室”,这两例是由同音异形造成的歧义,这只产生口头歧义。例(5)中的“不会说话”可理解为“婴儿还不具备说话能力”、“哑巴”或“正常人说错了话”。例(6)中的“包袱”可以理解为“思想负担”或“包裹”,这是由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2.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是由语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从语法角度表现出来的歧义,情况非常复杂,可以分为:词性不同产生的歧义、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结构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结构关系和结构层次都不同产生的歧义。如: (1)车子没锁 (2)菜不热了 (3)我要烙饼 (4)我要炒土豆丝 (5)进口零件 (6)财政困难 (7)对敌人的进攻 (8)影响了我们的计划 例(1)(2)是由词性不同产生的歧义,“锁”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热”可以作形容词,也可以作动词。例(3)(4)是由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烙饼”、“炒土豆丝”可以是一种食物,是一个词,也可以是某个动作,是动宾短语。例(5)(6)是由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5)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例(6)可以是主谓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例(7)是由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可以分析为“对/敌人的进攻”,也可以分析为“对敌人的/进攻”例(8)是由结构关系,层次都不同造成的歧义,当分析为“影响了/我们的计划”时,是动宾短语,理解为“把我们指定的计划影响了”,当分析为“影响了我们的/计划”时是偏正短语,理解为“这个计划影响了我们”。 3.语义歧义 一个句法结构中,句法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相同,但由于语义指向不同,语义特征不同,语义关系不明确等语义方面的因素,也会产生歧义。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跟另一成分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的直接关接性。语义特征是词在语义方面的属性。语义关系主要是指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属性、性质等关系。语义指向不同、语义特征不同、语义关系不同都会引起歧义。如: (1)这些书同学们都看过了 (2)他看了一个月的报纸 (3)我借你十块钱 (4)我们租小王一本书 (5)反对的是少数人 (6)援助的是中国 (7)他写钢笔字 (8)在火车上写标语 (9)鲁迅的书 例(1)(2)是由语义指向不同产生的歧义,例(1)中“都”一般是前指的,因此既可以指向“这些书”,也可以指向“同学们”,例(2)中的“一个月”既可以指向“看”,也可以指向“报纸”,指向前者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指向后者表示宾语的数量。例(3)(4)是由语义特征不同产生的歧义,“借”具有[+借出]、[+借入]两种不同的语义特征,“租”具有[+租出]、[+租进]两种不同的语义特征。例(5)—例(9)都是由于语义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例(5)、例(6)中“少数人”和“中国”既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例(7)中“钢笔”与“写”可以是工具关系,也可以是结果关系。例(8)中“在火车上”可以使说明“写”这个动作进行的场所,也可以是表示“写”的结果“标语”所处的场所。 4.语用歧义 语用歧义是由于语用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歧义。语用歧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超语段语用歧义,它是由轻重音、长短音、停顿、语调等方面的要素引起的歧义;一种是语境语用歧义,任何句子都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的,语境是句子存在的外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