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膳联合穴位贴敷对虚寒性体虚易感患者的效果观察
药膳联合穴位贴敷对虚寒性体虚易感患者的效果观察
吴晖 晏爱云 李丹丹 屈明娥 刘敏 刘晓云 张丽君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 725000
【摘要】目的:观察药膳联合穴位贴敷对虚寒性体虚易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前后自身对照设计,观察48例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药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年后年外感发生次数、伴随症状轻重、症状持续时间,并与2年前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48例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采用药膳联合穴位贴敷2年后,患者感手足较冰冷、夏日进入空调房也会觉得不适人数为12人,自觉患外感症状重的人数为13人,患病持续时间平均8.40天,年患外感次数平均2.95天,较2年前外感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发生外感时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外感持续时间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药膳联合穴位贴敷能减少虚寒型体虚易感者发生外感的次数,同时能减轻临床症状并缩短患病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药膳 穴位贴敷 虚寒性体虚易感患者 效果观察
虚寒性体虚患者,身体经常处于寒的状态,手足较冰冷,脸色比一般人苍白,肤色淡,口淡无味,喜欢喝热饮,即使炎炎夏日,进入冷气房也会觉得不适。中医讲精气夺则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患外感。我们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在 HYPERLINK /h/ \t _blank 养生方面注意补充阳气, HYPERLINK /d/ \t _blank 饮食上宜选择偏温热食物,驱逐寒邪;采用穴位贴敷【1】外治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达到扶正祛邪之功效。我们对48例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通过药膳和穴位贴敷调理2年后,其每年外感发生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发生外感时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患病持续时间亦明显缩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筛选2011年11-12月呼吸科门诊病人,将经中医体质辨识【2】符合虚寒性体虚患者,本人自愿参加治疗的70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填写观察资料表格,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每年患外感次数、患病持续时间、外感时伴随症状轻重、是否常感手足较冰冷、夏日进入空调房也会觉得不适。纳入标准:1)虚寒性体虚者,2)年患外感次数在4次以上、每次持续时间在10-20天。排除标准:1)合并有心脑血管、糖尿病、肝、肾、呼吸系统等严重疾病者;2)抑郁症患者;3)中途要求退出者、未按疗程治疗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核。研究过程中有9例患者未坚持治疗,12例患者自动退出,最终48例完成研究。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建立微信群,定期编写日常起居常识发送微信群。如指导患者居住环境避寒就温,空气流通,注意保暖,多晒太阳,多泡温泉,勤泡脚,夏天不宜剧烈运动,以免汗大亡阳,冬天要选天气好的时间户外活动,避免寒冷损伤阳气。可散步、打太极拳,多运动,升发阳气。平时多听一些激昂,高亢、豪迈的音乐,防止悲愁忧虑和惊恐,广交朋友,善于沟通,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乐观向上避免消沉。
(2)根据季节变化,发送微信,给予中药膳食调护:平日多食温补阳气的食物,如生姜、牛羊肉、狗肉、鹿肉、韭菜、桂圆、荔枝、腰果,少食梨、西瓜、各种冷饮,绿茶等生冷寒性食物。秋末初冬之际,给予神仙粥【3】以解表疏风散寒:生姜3-5克,连须葱白5-7茎,糯米50-100克,米醋10-15毫升。将糯米淘净后与生姜入砂锅内煮沸,再放进葱白,待粥将成时,加入米醋稍煮即可,温热服用,每日2次,连服10天。春末初夏之际给予银花饮以散风清热: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将银花、山楂加适量清水放入锅内用武火煮沸3分钟,将药汁滗入盆内,再加适量清水煮沸3分钟滗出药汁。将2次药汁一起放入锅中烧沸后放量再加入蜂蜜搅匀代茶饮,连服10天。三伏天给予藿香饮以清热解表,祛暑利湿:鲜霍叶10克,砂糖适量,将鲜霍叶和砂糖煎水饮用间断服用10天。冬宜温补,常服食当归生姜羊肉汤、韭菜炒核桃仁等。如天气突然变化或背心受凉,立即服用白萝卜胡椒汤: 取白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4片,陈皮1片。加清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后,去渣留液,再加入水250毫升煎煮15分钟,摇匀后分别装在两个碗中,备用。每天饮用2次,每次1碗,早晚各1次,热服,共服用2天。或立即服用蜂蜜白萝卜汁:取白皮大萝卜1个,蜂蜜100克。把萝卜洗净后,挖空中心,放入蜂蜜,放入大碗内,加清水蒸煮20分钟,熟透即可食用。每天早晚各1次,共服用2天。
(3)微信提醒按时来院进行中药穴位贴敷。穴位选择:大椎、天突、膻中穴、定喘(双)、肺俞穴(双)、膏盲穴(双)、足三里(双)。穴位定位:按照全国统编教材第6版《腧穴学》。穴位贴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将白芥子【4】、延胡索、甘遂、细辛、冰片研成细末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