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学基础总复习选编
水文地质学总复习
填空题 1’X20=20’
名词解释(含英文) 5’X4=20’
问答题 10’X4=40’ 考场:
画流网 20’ 考试时间:2016.1.13 19:00—21:00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groundwater):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mineral water):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
4.自然界的水循环(water cycle in nature):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Hydrologic cycle):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Geologic cycle):地球浅层圈???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large cycle):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small cycle):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蒸发(Evaporation):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0.降水(Precipitation):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1.径流(Runoff):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2.水系(water system):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3.水系的流域(river basin):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4.分水岭(watershed.):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5.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6.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17.孔隙度(porosity):松散岩石中,单位体积岩土中孔隙所占的比例,用n=Vn/V表示,并有n=μ+Sr。
18.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19.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20.容水度(Storativity):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
21.含水量(Water content):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22.给水度(Specific yield):地下水位下降单位深度时,在重力作用下释放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用μ表示。
23.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记为Sr,用小数表示。
24. 渗透性(Permeability):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25.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Effective stress principle):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记为σ’=σ- u。
26.包气带(aeration zone):地表到地下水面的这一部分。
27.饱水带(saturation zone):地下水面以下为饱水带。
28.含水层(Aquifer):饱水并能够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29.隔水层(Aquiclude):是不能传输和给出水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30.弱透水层(Aquitard):是本身不能给出水量,但垂直层面方向能够传输水量的岩层。
31.潜水(unconfined groundwater):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32.承压水(confined groundwater):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33.上层滞水(perched water):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34.渗流(seepage flow):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
35.达西定律(Darcy’s law):渗透流速与水力梯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线性渗透定律,v=KI,K为渗透系数。Q=KAI
36.流网(flow nets):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格。
从这张简单的流网图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由分水岭到河谷,流向从自上而下到接近水平再自下而上;(2) 在分水岭地带打井,井中水位随井深加大而降低,河谷地带井水位则随井深加大而抬升;(3)由分水岭到河谷,流线愈来愈密集,流量增大,地下径流加强;(4)由地表向深部,地下径流减弱;(5)由分水岭出发的流线,渗透途径最长,平均水力梯度最小,地下水径流交替最弱。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