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的影响的论文.docVIP

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的影响的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的影响的论文.doc

  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的影响的论文 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的影响   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鄂尔多斯高原是内蒙古高原的主体部分之一。井田的地貌为黄土丘陵切割类型,黄河从井田东侧由北向南流过,从高崖头西折经榆树湾、马栅向西流去。受黄河支流房塔沟向源侵蚀的影响,区内的v字型冲沟十分发育,呈树枝分布,形成沟壑纵横、峁梁散布、支流破碎的地形特点。   井田内地形总体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鲍家峁。最低点位于房塔沟与井田东界交点处,相对高差100200之间。   井田内主要沟谷为罐子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其它沟谷大部分为其支沟,平时沟谷干涸无水,或仅有溪流,雨季可形成短暂洪流,汇入房塔沟后流出区外,然后注入黄河。   准格尔井田内被新生界松散沉积物广泛覆盖,新生界以下老地层出露不多,只有在较大冲沟及冲沟两侧才有基岩出露。区内经钻探工程揭露和地质填图控制的地层有:奥陶系中~下统(o1+2),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2b)、太原组(c2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更新统(q3m)、第四系全新统(q4)。   一、地层   (一)奥陶系   奥陶系中下统(o1+2)   主要出露于井田东北部冲沟内,老赵山梁背斜轴部附近。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夹薄层状石灰岩,为浅海相沉积。   (二)石炭系   1、上统本溪组(c2b)   出露于井田东北部的冲沟内,老赵山梁背斜轴部附近。.岩性中上部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泥灰岩互层为主,含贝壳化石;下部为浅灰色,紫红色铝质泥岩,含丰富的黄铁矿结核。为一套浅海相的障壁海岸泻湖~潮坪沉积。与下伏地层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2t)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出露于井田东北部和东侧的冲沟内,其岩性组合为一套灰黑色的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浅黄色各种粒级的砂岩,薄层状灰色粘土岩及6、9号煤层组成。中下部发育1层含动物化石的灰岩。6号煤层厚度较大,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除局部遭受到剥蚀外,全区可采。根据岩煤层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两个岩段。一岩段位于太原组下部,从太原组底界至6号煤层底板。岩段中~下部主要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中夹1~2层石灰岩,含9号煤层。二岩段位于太原组上部,从6号煤底板至太原组顶界。岩段以6号煤层为主,岩层主要为6号煤层顶板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内的夹矸。在井田的中、北部,6号煤分叉为两个煤分层,下分层仍称为6号煤,上分层称为6-1煤层。   本组一岩段细碎屑岩中含植物化石,以鳞木为主,其次为楔叶目、真蕨纲和种子纲,还有科达纲的代表;二岩段顶部及6号煤夹矸中,含极丰富的植物化石,以真蕨纲和种子纲为主体,次为节蕨纲、石松纲、瓢叶纲和科达纲。   本组地层属于近海型海陆交互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三)二叠系   1、下统山西组(p1s)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零量出露在井田大小冲沟内。岩性主要由灰白色中、粗粒砂岩,浅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4、5号煤层组成。4、5号煤层在井田内大部发育且可采。根据煤岩层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岩段。一岩段位于山西组下部,从山西组底界至5号煤层顶板砂岩底界面。岩性下部为灰白色、灰黄色粗粒砂岩和含砾粗砂岩,具有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泥岩;上部为深灰色,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5号煤位于岩段顶部。二岩段岩性组合特征与一岩段相似。下部为灰白色,灰黑色各种粒级的砂岩,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4号煤层位于岩段顶部。三岩段位于山西组上部,从4号煤层顶板砂岩至山西组顶界面,岩性下部为灰白、灰色中~粗粒砂岩,上部为灰色泥岩或砂质泥岩。   山西组的三个岩段实际上由三个沉积旋回构成,每个岩段都有典型的河流相二元结构,下部以粗碎屑岩为主的河道沉积,上部以细碎屑岩为主的泛滥平原沉积。本组与下伏地层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本组含植物化石和孢粉丰富,种属类型多样,孢粉以无环三缝孢,单缝孢为主;花粉以费氏粉、折缝二囊粉、阿里粉为主,有少量聚囊粉,单缝周囊粉及苏铁花粉。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主要出露于双枣沟向斜的轴部和井田东南部的冲沟内。岩性组合特征上部为紫红色砂质泥岩中夹灰绿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中部为灰黄色、紫红色细中粒砂岩;下部为灰黄,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具大型交错层理,局部夹透镜状粗粒砂岩。属内陆河湖相沉积。本组与下伏地层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本组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以蕨类为主,有延焦羊齿,技脉蕨,山西栉羊齿等。   (四)新生界   1、第三系上新统(n2)   井田内广泛发育,零星出露。岩性上部为红色、砖红色泥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