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期刊用稿—认知行为理论在国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docVIP

3期刊用稿—认知行为理论在国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期刊用稿—认知行为理论在国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理论在国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赵丽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891458611@) 关键词:认知行为理论;负性情绪;护理 中国分类号:R459.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护理的提倡和以人的全面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国内学者对心理和行为的综合干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无论是在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在临床护理的应用中得到了很大的推广。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结合行为干预,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消除其消极心理,达到提高患病后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目的。现将国内有关认知行为理论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 1 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是最近十多年新推出的一代认知治疗理论,它是在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模式[1,2]。认知行为理论强调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来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达到消除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心理行为治疗方法,是用重建认知、疏导心理、解决问题和矫正行为等方式进行心理和行为的干预[3]。常用的认知行为理论的干预方式主要是将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催眠治疗等几种疗法的综合运用,主要采取集体或个别方式进行干预。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及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等[4]。认知行为学派研究者认为,认知是不良事件与负情绪反应之间的一个重要中间过程,生活事件本身不是引起患者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错误认知才是导致负性情绪的主因。在患者患病期间产生的不良认知和行为,需要治疗者来矫正,而认知行为干预就是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认知思维及教会其一定的行为矫正方式。 2 认知行为理论的干预方法 2.1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其定义是指认知过程影响个人的情感和行为,改变患者的不良情感和行为需要采取正确的认知干预方法来治疗[5]。认知疗法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认知过程及其引起的错误想法会引起错误的行为,不良认知是导??不良行为和情感的产生的主要原因。认知疗法经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和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其中认知重建是其最主要的手段[6]。阿伦.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及马尔奈和阿恩考夫的认知理论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认知疗法理论。从这些理论基础上衍生出各种不同的认知疗法模式,但是它们都认为心理行为决定了认知过程。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的产生是由错误的认知和行为相互作用引起,同样正确的认知过程也受这些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认知干预治疗让患者了解清楚所患的疾病及其错误的观念,然后治疗者再通过矫正其错误的认知以达到消除不良心理的目的。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目前常采用的认知干预措施包括自动思维的识别、认知性错误的识别、去中心化、真实性检验和抑郁与焦虑的监控等等。 2.2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为矫正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不良的行为,它的根本理论是行为主义原理。行为主义学派的研究者认为各种疾病的本质是机体某一部分出现了行为活动异常,而这些异常可能是患者通过模仿、观察或条件反射等方式从其经历过的各种不幸生活中获得的,是其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果。行为主义学否认行为的本能和遗传的作用,认为个体周围的环境和教育决定这一切,也决定病人的症状形成和消减[7]。行为疗法治疗只需就事论事,不需要考虑症状形成的深层原因。行为疗法就是帮助病人学会适应周围环境,使之个人生活能够自理和疾病得到逐渐康复。行为疗法的主要干预措施很多,其中系统脱敏治疗、松弛反应训练、厌恶疗法、角色扮演和生物反馈疗法等是经常采用的方式。与其他学派相比,行为治疗者更关心设立特定的治疗目标,而较少关心治疗过程。个性化的治疗目标是治疗者经过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认真观察,并进行相关行为功能分析后,而制定出来的。 认知行为的干预通常是综合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的多项措施进行综合干预,没有统一的模式,但要求各项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很强的结构性。采取认知行为干预的前提条件是医患之间要建立良好互信的治疗关系,然后治疗者采用访谈或客观量表等方式发现病人的问题,同时要让患者认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再教授其相应的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安排自我调整,定时接受治疗者的反馈。 3 认知行为理论在国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3.1 认知行为的干预与负性情绪 很多患者患病以后,因自身对疾病的认知评价不足,或因感到自己给家庭和他人带来不幸,而存在或多或少的负性情绪,其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最高。患者自己形成的负性情绪会阻碍其正确的评价现实情况、选择正确的应对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