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论文.doc

  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论文 帝杨坚的身世记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它产生于南北朝浓重的佛学背景及百姓对结束战乱的强烈希望,因而又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以后,在历朝的传说中,佛家的宗教色彩不断增加,政治色彩不断衰减,最后成为了文学创作的素材。对杨坚出生的传说进行梳理、分析和比较,既可以了解这个传说是如何从其本意出发并在其政治作用衰退以后以其趣味的特点演化成为文学创作的素材,又能从中看到我国古代志怪等演义小说与宗教的联系。   关键词:隋文帝;佛教;流传;野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3?0156?06         隋文帝杨坚的出生,充满佛门色彩。对于这类记载,剖析其衍化的过程,对加深古代文化的认知,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知道,一种传说之所以能在某个范围内流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认可性,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人们社会心理的认同能力。尽管传说的本身很可能是一种“不实之辞”,但却往往具有“似是而非”的面目。也就是说,“传说”往往是以不确定的真实,以期达到真实的崇拜或追求。因之,“传说”虽难以确定,却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关杨坚出生的传说,亦应作如是观。   杨坚出生于梁大同七年(541),这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历史时期。当时“佛”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十分高的,不少王室贵族都希望能与“佛”扯上关系,甚至愿意献身于佛。如梁武帝曾先后四次舍身于“同泰寺”[1];陈高祖舍身于“大庄严寺”[2];陈后主更是在“太皇寺”舍身作奴[3]。根据《法苑珠林》卷一百二十的记载,在宋有寺院1 913所,僧尼36 000人;齐有寺院2 015所,僧尼32 500人;梁有寺院2 846所,僧尼82 700人;陈有寺院1 232所,僧尼32 000人。.[5]至于佛经的翻译,数量也十分可观。据《开元释教录》卷五至卷七所载,宋465部717卷,齐12部33卷,梁46部201卷,陈40部133卷。[6]从这些简单的数字中,我们不难判断,佛在南北朝,尤其是在南朝,一直都相当盛行。信佛,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   同时,南北朝又是一个十分动荡的社会。百姓生      活在战乱当中,他们十分希望能有一个统一、安定,可以安居乐业的环境,因此很希望大慈大悲的佛祖能降下肩负统一大业、使百姓脱离战乱的“真命天子”。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和人们普遍的心理取向中,很自然就催生了类似佛降杨坚这一类反映民心诉求的传说。   一、杨坚出生传说产生的宗教色彩和   政治色彩   杨坚本是北周的相国,北周大象三年(581),他以“受禅”为名,废静帝而自立,改元为隋开皇元年,并相继亡梁、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这本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普通的朝代更替事件,然而,史书留给我们的杨坚及其登基称帝的事件,却十分富于宗教性,或者说是传奇性。尤其是关于杨坚出生的记载,不但极具佛家色彩,而且还极具煽动性。   《隋书》卷一“高祖上”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髙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髙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尝抱髙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髙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为人龙颔,额上有玉柱入顶,目光外         收稿日期:2012?03?14;修回日期:2012?05?02   作者简介:陈颖聪(1982?),女,广州人,香港教育学院中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批评.         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6](1)   《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亦有同样的记载。二书所载,内容相当丰富,它既有历史的事实,更有佛家的说法。而其流传的目的,很明显正是迎合当时人们对真命天子的渴求,为杨坚得天下赋予天道、宗教及时代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流传的手段正是当时盛行、为人们深信不疑的佛家说法。因此,在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事实与虚构、政治与宗教的完美结合。这一结合,在当时佛教盛行的社会中,就产生了一种扑朔迷离的社会和心理效应。   我们知道,《隋书》与《北史》均是唐人所撰。那么,其中关于杨坚出生的传言,是唐人的杜撰,还是于前隋已流传,而为修史者所采用的呢?对此,史载有阙,历来史家都不敢作出明确的判断, 就目前可接触到的史料而言,《隋书》与《北史》这两本史书中的文字的确是最早的记载了。众所周知,魏征与李延寿都是史学界承认的严谨的学者,他们所采用的史料当是有所根据,至少不会凭空杜撰。   况且,唐初距离隋灭亡的时间最近,有不少隋人记载的隋朝史料肯定尚可资证。如隋人王劭撰的《隋书》八十卷,虽不为后世史家看重,却保存着许多隋王朝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