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性污泥法(哈工大)选编
第13章 活性污泥法;;13.0 概述;;;;;;;;;;;;;; 构成活性污泥三要素
微生物——— 吸附氧化分解作用(污泥)
有机物——— 废水的处理对象 微生物底物(营养)
充足氧气、充分接触————好氧处理的条件
生物絮体形成机理
目前认为絮体是由细菌内源代谢分泌的聚合物在微生物之间起粘
胶剂的作用,因此只有当内源代谢分泌聚合物与微生物成适当比例
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絮体。如果微生物增殖率过高,内源代谢分泌
的聚合物不是以粘连吸附新增殖的微生物,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絮
体。如果有机物浓度过低,内源代谢产生的聚合物质被微生物当成
食物消耗,则絮体也难以形成。; 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对有机物的降解可分两个阶段:
a.吸附阶段————巨大的比表面积
b.微生物降解作用;13.1.7 环境因素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 温度:
最适宜温度:在这一温度下,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强劲、旺盛,表现
在增殖方面则是裂殖速率快,世代时间短。
活性污泥微生物多为嗜温菌,其适宜温度15-30℃。
小型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应保温。
水温过高的工业废水要降温。
有毒物质(抑制物质):
重金属、氰化物、H2S等无机物,酚、醇、醛、燃料等有机物。
但是毒害作用也是当有毒物质在环境中达到某一浓度时才能显露出
来,这个浓度焦灼有毒物质的极限允许浓度。
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还与pH值、水温、溶解氧、有无其他有毒物
质、微生物数量以及是否驯化等因素有关。
;13.2 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其有关参数;;;; 污泥龄 θc(ts)
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 污泥回流比(R)
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R 与污水流量Q之比,
常用%表示。
则曝气池内混合液满足:
曝气时间
污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也称水力停留
时间。
;;13.3.1 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则“净增=合成-内源”得:;; 有机物降解与需氧量;13.3.2 莫诺(monod)方程及其推广 ; 城市污水一般有机物浓度低,常用
描述,符合一级反应.; 完全混合曝气池中底物降解速率及动力学常数确定 ;;2.动力学常数的计算方法;; 运行
水流一端进,另一端出, 沿途曝气,推流前进。;;13.4.3 分段进水(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特点
1.抗冲击负荷能力强,BOD降解曲线是呈缓慢下降型直线曲线
2.池中各点水质相同,各部分有机物降解工况点相同,便于调控
3.处理效率差于推流式
4.易出现污泥膨胀;;;; ;;;13.5.1 氧转移原理 ; 双膜理论
a. 气液两相接触面存在层流的气膜和
液膜(分子扩散)
b. 气液两相紊流不存在浓度差
c. 阻力主要在气液两膜
d .气膜中存在分压梯度,液膜中有浓度
梯度,梯度是推动
e .氧难溶与水,因此液膜中存在氧的主
要阻力
; 氧的转移模式
由菲克定律(设M为物质量,A为界面面积);将上面两个公式联立:;;;13.5.2 氧转移的影响因素 ; 氧的分压;13.5.3 氧转移速率与空气量的计算 ; 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计算;2.供气量;;;;;;;;;;;;;;;;;;13.7.1.1 氮的吹脱处理;1.PH值——PH升高到10.5以上,去除率增加缓慢;;;;;;;;13.7.1.3 生物脱氮工艺技术;;2.改进的二级生物脱氮系统;·;;;;;;;;;;;;1.工艺过程;;;;13.7.2.3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4.帕斯韦尔氧化沟系统
;;;;;;;;;;;;;;;;;;;;; 活性污泥反应器;3.推流式曝气池
① 特点:多为鼓风曝气、采用廊道式
② 构造 :长宽比L/B≥5~10
宽深比B/H=1~2
超高 0.5~1.0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