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灰土施工总结
PAGE14 / NUMPAGES14
灰土施工总结
篇一:石灰土试验段总结报告
灰土试验段总结报告
我项目部于2014年6月13日至2014年6月20日完成K19+695.3~K19+795.3(市政桩号K5+300-K5+400)段右幅机动车道4%石灰土试验段的施工,根据试验段施工积累的原始数据,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监控以及对测量、试验等相关数据采集,我们总结出了我标段灰土施工的一些基本施工参数,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一、试验段施工目的:
本试验段是为了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检验所采用的机械能否满足备料、运输、摊铺、拌合及压实的要求和工作效率,以及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及适用性。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压实设备的类型及最佳组合方式,确定碾压遍数、速度等工序;确定每层灰土的松浦厚度,以指导以后大规模的灰土土方路基施工。 二、施工准备
2.1施工场地布置:
2.1.1选择路基各项指标合格路段作为此次试验段,即K19+695.3~K19+795.3段,共计100米,400m3。此段路基所需6%灰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661g/cm3,最佳含水量17.2%。
2.1.2组织测量人员进行试验段96区第一层标高的复测和中桩放样,并且用灰线画出灰土施工区域,具体确定试验段的位置。
2.2材料的准备:试验室对进场石灰进行检测,对达到Ⅲ以上石灰方可使用。石灰在使用前7-10d内充分消解,并消解后的石灰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石灰飞扬,并将消解后的石灰用彩条布覆盖,防止
石灰出现水化现象,影响石灰改善土的强度。
2.3施工机械配置:
注:每个翻斗车装灰3.4t,30装载机斗铲容量画线标记装灰为1.0t,稳定土拌和机拌合宽度为1.7米,拌合深度为30cm。
2.4人员及检测仪器、试剂配备: 本次工艺性试验,配备人员如下表:
其中包括各种机械操作手18人。
检测仪器、试剂配备,全站仪、水准仪、灌砂筒及EDTA试剂等。 三、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控制
3.1施工工艺 施工流程图
3.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2.1标高复测及灰土施工区域的确定:2014年6月13日组织测量和相关人员进行上土前中桩放样和标高的复测,确定初始标高,并且用灰线打出灰土施工区域。
3.2.2上土2014年6月13日将灰土施工区域按8米×10米划分格子,并初步按松浦系数1.25计算素土方量,每个格子存放土方量20m3(一车)。然后组织推土机进行粗平,并用平地机进行初步精平。
3.2.3素土标高测量及含水量测定:2014年6月14日测量人员恢复中桩并布设右12米,右20米点位,进行素土顶面标高测量,同时试验人员在施工现场取样检测素土含水量。标高测量结果与复测标高差值为25.3cm,含水量试验数据显示平均含水量在17.2%。
3.2.4布灰:2014年6月14日组织人工和机械布灰。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右幅机动车道灰土宽度16米,厚度为20cm,灰剂量6%,则计算得试验段共需要石灰21t。根据计算每个格子需要石灰量为1.05t。
组织翻斗车(每车装灰3.4t)将试验段所需石灰全部运至试验段路基上,共计运输6车。然后用30装载机(标记容量为1.0t),在每个灰格内放置1铲灰,现场技术人员逐个检测每个灰格的体积,保证每个灰格内石灰体积。
然后组织人工将每个灰格内石灰均匀的撒在每个灰格内,同时将石灰中个别石块及未消解的石灰剔除。
3.2.5拌合2014年6月15日先用铧犁翻拌一次,使石灰置于中下层,然后用旋耕机粉碎翻拌一次,再用铧犁翻拌一次,用旋耕机粉
碎在翻拌一次,使石灰和水分分布均匀,并闷料一夜。2014年6月16日检测含水量合适时,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组织一台灰土拌和机拌合2遍。拌和时派专人跟机挖坑检查拌和深度,每隔5-10米挖验一处,检查拌和是否到底,防止有素土夹层。对拌合不到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操作手返回重新拌合。
在进行第三遍拌和前,用压路机静压一遍,然后进行第三遍拌和。并对已拌和的灰土粗平和压实,然后在进行拌和,达到拌和均匀,同时试验人员随时测量混合料的含水量。
3.3检测
3.3.1灰剂量试验:对已拌和均匀的混合料,按规定的频率检验其灰剂量,灰剂量低于设计要求,重新布灰,重新拌和均匀,再检验合格后的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3.2混合料松铺厚度检测:测量人员恢复中桩及右12米、右20米点,检测各点虚铺标高。
3.3.3混合料含水量检测:试验人员检测混合料含水量,当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时,通知施工人员组织平整碾压。
3.4用平地机结合人工整平
3.4.1混合料拌和符合要求并大于最佳含水量2%,用平地机粗平一遍,消除拌和产生的土坑、波浪等,使表面大置平整。
3.4.2用振动压路机由外侧向内侧碾压一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