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尋幽】讲述济南老街巷故事:铜元局街.docVIP

【探古尋幽】讲述济南老街巷故事:铜元局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古尋幽】讲述济南老街巷故事:铜元局街

【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的故事:铜元局街 几乎每个济南人,都有一段不得不说的与老街巷有关的故事。 济南铜元局街位于济南市老城区,前街东邻大明湖,南面是五龙潭,这条老街的两边都是旧房子,不知道多少年了,显得斑驳而沧桑。这里民风古朴,古道热肠,憨厚耿直,亲和力强,乐于助人,风趣幽默。 2011-12-13 22:04 上传  HYPERLINK /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E4MzcyfDg5MDMyYmJhfDEzMjM4NTE5ODd8MjgwOTIxfDI1NjEzNQ%3D%3Dnothumb=yes \o8942ed2dd898bf46841dOTnMY2iEEYbh.jpg 下载次数:0 \t _blank 下载附件 (196.96 KB) 据说铜元局街1903年就有了,清朝光绪年间,山东巡抚周馥奏请清廷批准,在省机器局附设铜元局,于位于大明湖、西护城河以西购地设厂铸造铜币,铜元局街也因此而得名。后来居民增多形成街巷,铜元局前的街为铜元局前街,以北、西、南的街巷为铜元局后街。 在铜元局街,有五龙泉群之水,在这里成了一条由南北向的小河,自街南向北穿过,部分居民靠河而居。河水四季常温,冬季亦不冰手,有绿绿的水草生长,时有居民洗衣接水。 2011-12-13 22:02 上传  HYPERLINK /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E4MzcwfDU4NDBhMDFlfDEzMjM4NTE5ODd8MjgwOTIxfDI1NjEzNQ%3D%3Dnothumb=yes \ob05445c24e8ac69d9d62KW3gdpu7e4zZ.jpg 下载次数:0 \t _blank 下载附件 (207.33 KB) 夏天的时候,街边的卖报老人说,老槐树的枝叶为她撑起了一层遮阳伞,成了她最体贴的伙伴,这些合抱粗的槐树跟她年龄一般大,看着一树的浓绿心也生出阵阵凉意。在早晨或黄昏,树下的风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骄阳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一棵槐树下,手里慢慢悠悠地摇着扇子,她还向记者夸赞亭亭如盖的槐树。一对大学生情侣撑着遮阳伞在树荫下漫步,女生说,这条街树影婆娑,水潺潺流过,在夏日不会让人心里烦躁,而且显得很美,有种说不出的浪漫。 2011-12-13 22:05 上传  HYPERLINK /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E4MzczfGIzYTY0YjM1fDEzMjM4NTE5ODd8MjgwOTIxfDI1NjEzNQ%3D%3Dnothumb=yes \obc46a9170a3de2e691cbxjr0045IKAQV.jpg 下载次数:0 \t _blank 下载附件 (231.44 KB) 生活在老街附近的居民,显得格外悠闲,一家副食店里顾客不多,店主在柜台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嗑着瓜子儿闲聊。梧桐树下三两好友聚在一起喝着扎啤,一小碟花生米就让他们心满意足。 2011-12-13 22:07 上传  HYPERLINK /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E4Mzc2fDVkMGJmNTgyfDEzMjM4NTE5ODd8MjgwOTIxfDI1NjEzNQ%3D%3Dnothumb=yes \o94d42e54c58cd2a39eb6DtTc0VgX35zz.jpg 下载次数:0 \t _blank 下载附件 (198.59 KB) 中国内地铜元产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年。一般即以这一年为中国铜元的诞生日,虽然香港本土制造铜元开始于1863年,但早期香港铜元是以英王国为主体发行的香港地区辅币,不属于晚清铜元体系之一种。 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全国已有十七个省开办了二十二个钱局铸造铜元,先是广东、福建,后接着湖北、安徽、浙江、奉天、湖南、北洋直隶、四川、江西、吉林、山东、江苏、河南、广西、云南等省地也陆续开始铸造。 铜元俗称“铜板子”,清朝末年(光绪年间)开始铸造(始于广东),山东铜元主要模仿广东铜元和北洋铜元(天津)式样。铸造铜元用的机器多从英国和德国进口,山东铜元局用的是德国设备。铜元有多种面值,其中以十文、二十文最多。中国铜元,兴衰起伏五十年,随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到来而产生,又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消亡。目前铜元作为一门收藏,正方兴未艾。 2011-12-13 22:06 上传  HYPERLINK /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E4Mzc0fDJiNjVjZTM1fDEzMjM4NTE5ODd8Mjg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