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护理学基础复习总结
护理学基础
绪论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环境、健康、护理
护理学的基本任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护理学的最终目标:通过护理工作,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提高全球健康水平
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临床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社区护理(三)护理教育(四)护理管理(五)护理研究
环境
环境: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实或远期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社会阶层、文化因素、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卫生服务体系(社会制度、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劳动条件、人际关系)
医院环境——物理环境的调控:
包括:空间,温度,湿度,通风,噪音,光线,装饰
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m。
温度:一般病室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及老年患者、治疗室、手术室、检查室等,室温应保持在22℃-24℃。
湿度:病室湿度50%~60%。
通风:定时通风换气,一般每次通风30分钟。决定通风效果的条件有通风时间、温差大小、气流速度、通风面积
注意:免吹对流风,以免受凉
音响:白天病区噪音强度应控制在40dB以下;夜间控制在30dB以下。工作人员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
光线:病室采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装饰:包括整体和局部的装饰。
医院感染
概念: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等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形成的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操作环境符合要求: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30分钟,应停止清扫工作并减少走动,以防尘埃飞扬导致污染。
工作人员着装符合规范:进行无菌操作前应着装整齐,戴口罩、帽子,并剪短指甲、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带无菌手套。
无菌物品合理放置:
①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一经取出,虽未经使用,亦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②无菌包外应标明包内无菌物品的名称及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③无菌包的保存期与储存环境的温湿度及包装材料有关,一般为7~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保存期为7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均应重新灭菌。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①取用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镊)
②未经消毒的用物、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③无菌操作时,操作者的身体应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手、前臂应保持在肩以下、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的视野范围内
④一切无菌操作均应失用无菌物品,禁用未经灭菌或疑有污染的物品
⑤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
手的清洁和消毒
有肉眼可见污染——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无肉眼可见污染——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接触污染物品时,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七步洗手法)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一只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一手握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5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只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一手环握另一手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二十二章 临终关怀
脑死亡诊断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图呈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并要求以上标准在24小时内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
临终关怀:是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员和志愿者等多学科、多方面人员组成的团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其目标是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少痛苦、舒适、安详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
循环系统:循环衰竭的表现,如心搏出量减少、心音低弱、血压下降、皮肤苍白等。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鼾声、痰鸣、呼吸由快变慢、由深变浅
消化与泌尿系统:呃逆、恶心、呕吐、腹胀、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肌肉运动系统:
面容、感知觉及语言改变:
神经系统:
临终患者生理反应的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期: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
尸体现象:
尸冷:最先发生的尸体现象,一般死亡后24小时接近环境温度。(1小时降1℃)
尸斑:一般死亡后2~4小时开始出现,12小时后便发生永久性变色。
尸僵:一般于死后1~3小时出现在下颌部,4~6小时扩延到全身,12~16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后开始缓解,3~7天后完全缓解。
排泄
排尿活动的评估
排尿次数与尿量:成人白天3~5次,夜间0~1次。正常情况下每次尿量约200ml~400ml,24h的尿量约1000ml~2000ml,平均在1500ml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