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保护辅导材料
环境学概论
主讲教师:王维奇; 环境学概论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境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及环境科学的总体轮廓,包括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分科、发展与特点。
特别是重点了解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引起的以上环境要素的污染特征,包括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掌握污染物在各环境要素中的转化规律。同时了解全球当前主要的热点环境问题,初步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复习范围;试卷题型;1、 环境法中环境的定义
?
环境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环境科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科
?
环境科???,或叫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Study)是一个新兴的、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或研究领域,现阶段其学科体系尚不定型。这里以环境科学的发展为线索,介绍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分科。
;(1)第一阶段或叫第一类环境学科分支 ;
环境地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化学
环境物理学
环境医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法学
环境经济学
环境哲学
环境伦理学
等学科,这些学科既说是各自传统学科的分支学科,又被看作是新形成的环境科学体系的一员。 ;(2)第二阶段或叫第二类环境学科分支 ;3、环境科学的特点 ;4、 环境科学的任务 ;1、 大气垂直结构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可将大气圈分五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该层的特点:
A.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度;
B. 由于近地面空气受地面辐射的影响而增温膨胀上升,上层冷空气下降,所以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对流;
C. 密度大,占大气总质量的3/4;
D. 主要的天气现象均发生在该层。
; 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两层。
(1)摩擦层或边界层:1-2 km以下,受地表机械、热力作用强烈。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活动在该层。因此是环境科学重点研究的气层。
(2)自由大气层:在1-2km以上,受地表影响变小,主要的天气过程如雨、雪的形成均出现在此层。
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气层。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约50km的大气层。
(1)同温层:在平流层下层,30-35 km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
(2)臭氧层:在30-35 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在该范围内,有厚约20公里的臭氧。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该层温度升高。
平流层特点:
(1) 大气平流运动显著;
(2) 空气比下层稀薄,水气、尘埃少,大
气透明度好。 ;中间层
平流层顶到80km高度。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该层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又称高空对流层。
热层(暖层,电离层)
80km到800 km。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上升。
逃逸层(逸散层)
热层以上的大气层。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可以从这层飞出地球重力场而进入太空逸散。 ;2、 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
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过程,使得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 (1)大气污染物的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体、生物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大类:
A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B 气体状态污染物。
按照污染物形成的过程分为:
A 一次污染物、
B 二次污染物
; 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颗粒物等。
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更强。常见的有:硫酸及硫酸盐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