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创新中国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杨令侠 朱佳寅:开创新中国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 ·51·
开创新中国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记杨生茂先生前期的学术活动
杨令侠 朱佳寅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的世界史教学与研究体系从无到有。杨生茂教授那一代学人筚
路蓝缕,责无旁贷地承担、参与了新的世界史学科的筹备、建立与建设工作。杨生茂教授在新中国建立
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近 30 年时间里,亲历了关于世界史教学与研究的各种学术活动,其中包括在南开大
学历史系建立新史学教学体系、创办《历史教学》杂志、参与编撰中国第一部大学世界通史教科书,以及
草创与艰难维持世界史学科的发展等。
关键词:世界史研究;世界近代史教学;杨生茂
杨生茂(1917-2010)教授毕生从事世界史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作为学者和教师,他的专业方
向前期集中于世界近代史,后期主要在美国史领域。本文追溯杨先生的前期学术活动,回忆他作
为新中国世界近代史学科奠基人之一的初创工作,其中包括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立新史学教学体
系、参与编撰中国第一部大学世界通史教科书,以及草创与艰难维持世界史研究等,以期引起学人
关注那时的人文思想和知识工程,启迪智慧,薪传后代,进一步推进中国的世界史教学与研究。
一、期望国家振兴的心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的世界历史教学与研究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即从西洋通史到
世界通史、世界近代史,再到世界现代史。杨生茂先生是这个全过程的亲历者,是一个怀揣强烈的
振兴中国愿望的参与者。
1917 苏联“十月革命”那年,杨生茂出生在长城之外的桑干河畔,那方水土培育起他淳朴、坚忍
不拔的燕赵风骨。他自小目睹了战火连绵、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的贫弱与屈辱,参与过“一二·九”学
生救亡运动。他说:“我是学历史的,是个民族主义者,小的时候受的刺激是,军阀战争、1931 年‘九
一八事件’、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这正是我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
大学之际。”①
杨生茂先生 1938 年考入燕京大学,1941 年赴美,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
大学研究院学习美国史。1947 年秋,他回国到南开大学任教,主讲必修课“西洋通史”,这门课文、
史、哲、理、工、财经等各科系的一年级学生都要修。“当时‘西洋通史’的内容具有半殖民地气息,连
收稿日期:2016-06-08
作者简介:杨令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天津 300350)教授,主要从事北美史研究;朱佳寅,南开大学图书
馆馆员,主要从事信息检索与文献利用研究。
①
2008年杨生茂口述,杨令侠记录。
·52· 杨令侠 朱佳寅:开创新中国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使用的课本都是美国人编写的”。① 他是南开大学第三位开设西洋通史、也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文学
院中第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年轻教师。
1949 年 1 月天津解放。杨先生感到,“在自己的生命史和学术史上又掀开了新的一页,兼有
‘枯木逢春’和‘梁上君子’(杨令侠注:脱离实际之意)之感。一方面感到所学皆非……另方面感到
需要学的新知识太多了”。②
他总结他一生的学习历程共有三个阶段。一是封建主义教育,即私塾教育;二是资本主义教
育,即正规的学校教育,包括高级小学、高级中学、燕京大学和在美国留学接受的教育;三是社会主
义教育,“第一步是学习新的社会主义的道理”③ ,后来“1951 年底至 1953 年在中央党校学习,上过
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和联共党史,听过艾思奇、刘少奇和苏联专家的课,也读了很多马恩著
作,长了很多知识”④。“在学习上,自己觉得有一种顺理成章之感。所以有这种感觉,主要是在旧社
会中积累起来的两种思想。一种是民族感情……另一种是社会进步观念”⑤ 。即便如此,杨先生经
历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翻天覆地、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