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硕士论文报告-陈明山
高苑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大綱;壹、緒 論;1.3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首先文獻回顧現有之有關淹水防治之資料,再收集淹水相關資料,資料調查統整後分析探討,提出一套能以最少之花費達到最快速、最有效率之建築物室內淹水防治方法及法規制度建議。先從防止或降低室外淹水之方法,再提出降低室內淹水時之水路(各種門、窗等等)、防止或減量進水至室內之方法、各種方法之進水量估算及汙水沈水幫浦之選擇等等。
;1.4 研究規劃
本研究流程及項目
如圖 1-1 所示。
;貳、文獻回顧; 2.2 各國洪水災害類型
賴進松等人(2007)洪水的類型包括暴雨洪水、山洪、泥石流、潰堤、海嘯等。如果洪水量太大,並威脅影響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就形成了洪水災害(Flood Hazard)。人類多年來在地表上的開發與利用,居住範圍包括山地、平原、海岸等,使得洪水災害的發生更常見,經濟上的損失也更加嚴重。洪水災害發生之原因可能因雨量太多、地勢低漥、潮汐影響、土地利用的改變、水土保持的破壞、河道工程不當等多項原因所共同造成。賴進松等人(2007)廣義定義新類型災害為:凡過去未發生過之天然災害類型且未來具有發生之高潛勢時,即可定義為新類型災害。根據經濟部水利署之業務範疇,新類型災害之狹義可定義為:凡過去未發生過之水利天然災害類型且未來具有發生之高潛勢時,即可定義為新類型災害。本節針對近年來世界各國因氣候變遷所導致之新型態災害進行資料蒐集如表2-1 所示,得知各國所遭受因水所致新類型災害以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暴雨災害及洪水肆虐等為最常見。;表 2-1 各國遭受因水所致新類型災害彙整表;2.3 臺灣綜合治水對策
依據陳伸賢等人(2005)中提到台灣治水之沿革,茲整理如下:
1. 與水爭地:最早台灣之治水,多以從事土地開發保護為主,尤其是土壤肥沃且離水源較近之洪泛區土地,採取局部且較簡陋之堤防或圍堰措施,以提高農業生產量,開啟與水爭地之端。
2. 採取近自然工法:農業帶動工商業逐步發展後,保護對象必須擴大為區域性土地而改採較具系統性之連續堤防,惟囿於當時施工技術及經費之制限,治理工法以就地取材為主,興建偏向近自然工法之土堤。
3. 設施混凝土化:隨著經濟發展快速成長,堤防之安全度要求提高,為降低潰堤風險,河堤全面改變為混凝土化設施。
4. 加高加固堤防及高灘地綠美化:土地過度開發及超限利用,高都市化地區之防洪保護標準須於短期內提升,迫使採取加高加固堤防因應,以降低淹水損失及風險。另為因應民眾對親水及景觀美化之需求,亦逐步推動高灘地綠美化工作。
5. 兼顧河川環境生態,恢復近自然工法:民眾對河川環境與生態保護及親水空間之需求日益增加,以生態工法治理河川,現仍處於萌芽階段。
6. 綜合治水對策:應用流域的綜合管理策略,以降低因為集水區內土地過渡開發可能帶來之洪水災害問題,並於符合自然原則與融入環境生態條件下,研擬可以有效達到減輕水患,並促成水資源永續利用的方法。;目前我國綜合治水綜合治水的原則有六,如圖2-3 所示,茲分述如下。
1. 排水原則:高地規劃延遲,低地即時排水,並以重力排水為優先考慮。
2. 減洪原則:主要為降低洪峰流量,其次則為延遲洪峰時間。常用的方法有分洪、滯洪與蓄洪等。
3. 分離原則:利用截流或分洪設施優先處理高地(可藉重力排水區域)排水,並使高低地排水區分離,分別以不同排水方式處理。
4. 整體治理原則:依集水區上游、中游與下游的不同排水特性,採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並且綜合治水與綜合土砂治理(若有需要)應同步考量。
5. 維護管理配合原則:包含排水路、抽水站及閘門等的維管經費編列、維管手冊撰寫與相關人力的配置等。
6. 生態工程應用原則:包含堤岸與排水路的生態工程設計,滯(蓄)洪池的生態規劃等並充分達到自然環境的保育目標。
;*;參、資料調查統整;肆、分析探討;#/32;4.2.4如第二點所述,保留適當位水位後,在水位下之地下道側面開孔埋設水管連接至地面上,利用抽水馬達將水抽出,以供道路及公園綠化植栽之灌溉。
4.3 加設集水溝及沉水幫浦之作法
如下圖4.3.1於出入口內部地下建立足夠容量之集水溝槽及沉水幫浦,當水從入口之縫隙流入室內,使流入室內之水集中於集水溝溝中,利用水位開關自動啟動或關閉沉水幫浦,將水排出室內,以達到防止室內淹水之功效。
首先須了解各淹水地區之最高淹水高度,依此高度來定防止淹水之高度,算出或實驗出每種出入口之此防止淹水之高度十之進水量,再依此來選擇排水量足夠之沉水幫浦及設計足夠容量之集水溝槽。
;#/32;#/32;#/32;#/32;#/32;表4-4-1 出入口型式淹水水量試算表;#/32;出入口型式及防水方式分析比較表(2/2);4.6 應用價值工程分析防止室內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