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考兒科Microsoft Word 文档.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執考兒科Microsoft Word 文档

执考儿科私房资料 PAGE  PAGE 13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鉴别诊断 (1)上呼吸道感染:病情较轻者须鉴别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征: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 ,儿童可诉头痛、腹痛、咽部不适;咽部充血 ,有时扁桃体充血、肿大 ,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 ,肺部听诊多正常。 (2)支气管异物: 当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时,询问有无呼吸道异物吸入史,经治疗后,疗效不好,迁延 HYPERLINK / 不愈,反复发作。 胸部X线检查表现有肺不张、肺气肿等梗阻现象。 (3)毛细支气管炎: 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 体温不高,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难。喘憋发作时肺部罗音不明显,缓解后可听到细湿啰音。 (4)支气管肺炎: 消化道症状:呕吐常发生在强烈的咳嗽之后。 循环系统症状:严重时出现脉搏加速,与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不相称。肝脏显著增大或在短时间内加大,面色苍白,唇发绀,或颜面、 HYPERLINK / 四肢浮肿,尿少,则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有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时四肢发凉、口周灰白、脉搏微弱,则为末梢循环衰竭。 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烦躁不安、嗜睡、或两者交替出现。幼婴易发生惊厥。 (5)肺门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询问结核接触史,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及胸部X线检查。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与临床表现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与临床表现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要求掌握的内容。 1.主要病原 上呼吸道感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染的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合胞病毒、副流 HYPERLINK / 感病毒、感冒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所致咽结合膜热占上感的5%~10%。 2.临床表现 (1)一般类型:轻症以鼻咽部症状为主,流涕、鼻塞、喷嚏、流泪、声嘶、咽部不适或咽痛。 (2)特殊类型: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咽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有2~4mm大小的疱疹和/或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 HYPERLINK / 、7、11型,病程1~2周。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一侧或两侧结膜炎。 婴儿痉挛症 婴儿痉挛症婴儿痉挛症发生在出生后几天到30个月,半岁前是发病高峰。由于婴儿整天在床上或襁褓中,年轻的妈妈又无带孩子的经验,容易麻痹大意,把发作病情误认为由于孩子饥饿、尿布湿或头颈身体不适引起。这个病的后果是不良的,死亡率占13%,而90%以上智能低下。痉挛停止后,可遗留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如语言障碍、部分失明、斜视、肢体瘫痪,或有其他类型癫痫发作。因此,认清楚疾病,及时予以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病因   婴儿痉挛症的病因包括隐源性和症状性两类。隐源性婴儿痉挛症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有些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症状性婴儿痉挛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有:①围产期因素,如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低出生体重、低血糖、低血钙等;②神经皮肤综合征,其中结节性硬化是婴儿痉挛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有报道10%~20%的婴儿痉挛症由结节性硬化所致,其他如神经纤维瘤病、色素失调症、线状皮脂腺综合征等偶可引起婴儿痉挛症;③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或变性病,包括氨基酸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病等)、氨代谢异常、非酮症高甘氨酸血症、吡哆醇依赖症、神经鞘脂沉积症(Tay-Sachs病等)、线粒体脑肌病、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病等;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宫内感染(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等)、脑膜脑炎等;⑤脑发育畸形,如胼胝体发育不全、Aicardi综合征、前脑无裂畸形、积水性无脑、元脑回畸形等;⑥血管性疾病,如脑梗死、脑穿通畸形等。 二、发病机制   婴儿痉挛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些研究表明脑干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失调,脑干神经元结构紊乱及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与婴儿痉挛症发病有关。 三、临床表现 90%以上的婴儿痉挛症在1岁以内发病,新生儿期即可有痉挛发作,但常于2个月后起病,起病高峰年龄为4~6个月。   发作表现:婴儿痉挛发作可分为屈肌型痉挛、伸肌型痉挛及混合型痉挛。屈肌型痉挛最多见,表现为颈、躯干、上肢和下肢屈曲,患儿突然点头,上肢内收呈抱球动作,然后外展前伸。不同患儿或同一患儿的不同次发作时肌肉收缩的强度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头部震动或耸肩,严重的腹肌收缩则可使躯干呈折刀状。伸肌型痉挛少见,表现为颈、躯干向后伸展,上、下肢伸直外展或内收动作。混合型较常见,患儿有些成串痉挛为屈肌型,另一些则为伸肌型痉挛。这种发作表现的分类有助于对婴儿痉挛症的认识,但对治疗及预后的意义不大。少数情况下,可有不对称或一侧性痉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