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程.ppt

2015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程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7.实践  ?  实践的概念  ?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 真理的客观性   ? 真理的具体性   ? 真理的条件性   ?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 认识的反复性  ? 认识的无限性;考纲研读 ;备考导图 ;【知本课学什么】;知识点七、实践;2.实践的特点;知识点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_。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________________。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易错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知识点九、真理; 3.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_______的_______的统一;真理和_______往往是;知识点十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1)表现: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到______,再从______到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 ①主体因素:人们的认识要受具体实践水平及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客体因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的无限性 (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___________的过程。 (2)原因:___________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___________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___________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方法论启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___________真理,在实践中_____________真理。;【重点突破】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 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客观物质性;2.实践决定认识;【知识拓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这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1)关系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 ①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特别提醒】 1.理解实践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 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2)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 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理解三个“不等于” (1)人的活动≠实践活动。 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是实践。 (2)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直接经验(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和间接经验(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2.理解三个“不等于” (3)孤立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 (1)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2)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