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培训总结
PAGE11 / NUMPAGES11
地震培训总结
篇一:地震演练总结
观山湖区第四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震演练总结
2013年9月13日我校开展了一次地震逃生演练培训,邀请到了荣教官对学生们进行地震培训,当地震警铃响起时学生们有序的使用正确方式逃生,
使大家了解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学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2013年9月13日上午11:00全校学生举行了防震疏散逃生演练。这次演练搞得比较成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专门邀请到地震总教官荣教官及其余就进班教官,各教官为组员的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期间明确职责,制定详细的演练实施方案;各位教官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地震逃生实施方案中,就演练机构设置及人员职责、演练的时间、内容、地点、疏散路线、程序、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要求班主任叮嘱学生,听到警报后,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今天的演练内容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防震自救演练;二是疏散防踩踏演练。在演练活动,每位教师尽职尽责,确保了演练活动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第一次警报响起,总指挥下达开始防震自救演练的命令后,教官立即组织学生在本班教室内进行了防震自救演练。第二次警报响起,教官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疏散防踩踏演练,组织本班学生排队,学生听从教官指挥,按疏散路线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
整个演练过程严肃、认真、紧张、有序。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地震逃生疏散演练实施方案》的一次检验,提高了师生实际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初步掌握了在危险环境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一旦发生地震,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安全疏散学生积累宝贵的经验。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演练活动结束后, 各班利用周一班会课,班主任及时做好总结,巩固提高学生地震逃生演练活动的效果。
这次逃生疏散演练警示着我校师生时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促进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检验了全校师生安全疏散的有效程度,对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通过演练发现了一些问题:表现为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没能把演练当作一次实战演习,在疏散的过程中紧张程度不够,撤离速度较慢。这次演练虽然结束了,但安全工作没有
止境。各班级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责任制度,确保校园安全。
综合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教官介绍,并分配教官
教官进班进行讲座
实地训练
地震逃生演练
逃生演练
篇二:学习地震知识心得体会
学习地震知识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简单概述如下: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二、地震基础知识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所以实际上震源是一个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理论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地震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因此在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根据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考虑到地震波随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十二度烈度表。
三、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