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2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选编
第二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与再结晶;§1 金属的塑性变形;压力加工方法;一、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正应力σ:仅使晶格产生弹性伸长,当超过原子间结合力时,使将晶体拉断;
切应力τ :使晶格产生弹性歪扭,在超过滑移抗力时引起滑移面两侧的晶体发生相对滑动。;滑移面间距示意图
Ⅰ- Ⅰ为最密晶面;刃位错的移动;晶体的塑性变形是晶体内相邻部分滑移的综合表现。但晶体内相邻两部分之间的相对滑移,不是滑移面两侧晶体之间的整体刚性滑动,而是由于晶体内存在位错,因位错使两侧的原子偏离了平衡位置,这些原子有力求达到平衡的趋势。
当晶体受外力作用时,位错(刃型位错)将垂直于受力方向,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一格一格地逐步移动到晶体的表面,形成一个原子间距的滑移量。一个滑移带就是上百个或更多位错移动到晶体表面所形成的台阶。;;晶体上的滑移带分布是不均匀的,即塑性变形时,位错只沿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移动,并不是沿所有的晶面和晶向都能移动的,这些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分别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并且这些晶面和晶向都是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
因为密排面之间和密排方向之间的原子间距最大,其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最弱,所以在外力作用下最易引起相对的滑动。;不同金属的晶体结构不同,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数目和位向不同,一个滑移面和在这个滑移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不同晶体结构的金属,其滑移系的数目不同,如体心立方12个,面心立方12个,密排六方3个,且滑移系的数目越多则金属的塑性愈好,反之滑移系数目愈少,塑性越差,且滑移系数目相同时,滑移方向数越多,越易滑移,塑性越好。
;单晶体试样在拉伸实验时,除了沿滑移面产生滑移外,晶体还会产生转动。因为晶体在拉伸过程,当滑移面上、下两部分发生微小滑
移时,试样两端的拉
力不再处于同一直线
上,于是在滑移面上
形成一力偶,使滑移
面产生以外力方向为
转向的转动。;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影响因素:晶界、位向
(A)晶界:
滑移的主要障碍:原子混乱排列区,较不规则→缺陷、杂质集中。滑移不能从一个晶粒直接延续到另一个晶粒中去。
协调变形:晶界自身变形→以维持相邻晶粒变形保持连续。
位错塞积——位错运动到晶界附近,受到晶界阻碍而堆积起来。
晶粒愈细,金属的强度便愈高 ,而且塑性与韧性也较高。——细晶强化
;(B)位向:
多晶体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软取向的晶粒优先产生滑移变形;处于硬取向的相邻晶粒尚不能滑移变形,只能以弹性变形保持平衡。;三、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变形前后晶粒形状变化示意图 ;含碳0.3%的钢冷加工加工硬化 ;形变织构示意图;4.残余内应力(性能) ——去除外力后残留于且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第一类内应力——宏观,表面和心部,塑性变形不均匀造成;第二类内应力——微观,晶粒间或晶内不同区域变形不均;第三类内应力——超微观,晶粒畸变。;§2 回复与再结晶 ;冷变形后 回复 再结晶 晶粒长大;1. 回复阶段 ;2 .再结晶 ;3 .晶粒长大;影响再结晶粒大小的因素 ;1.变形度影响
当变形量很小时,由于晶格畸变很小,不足以引起再结晶;
当变形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此时金属中只有部分晶粒变??,变形极不均匀,再结晶晶核少,且晶粒极易相互吞并长大,因而再结晶后晶粒粗大,此变形度即为临界变形度;
当变形度大于临界变形度时,随变形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晶粒发生了变形,变形愈趋均匀,晶格畸变大,再结晶的晶核多,再结晶后晶粒愈来愈细。
可见冷压加工应注意避免在临界变形度范围内加工,以免再结晶后产生粗晶粒。;2.退火温度的影响;三、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冷加工与热加工组织的变化;热加工的优点:
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愈合,从而使其致密度得以提高;
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和柱状晶破碎,从而使晶粒细化,力学性能提高;
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偏析和非金属夹杂分布发生改变,形成流线组织,可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