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力测试答辩.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着力测试规范总结; 附着力测试;GB 1720;(5)用漆刷刷去划痕上的碎屑,以四倍放大镜检查划痕并评级。评级标准如图4; ; e.在90±30s时间内,尽可能的呈180°撕掉胶带。 f.检查X切口处被撕去的膜层,按照如表1标准评估附着力等级: ;4.方法B:百格测试 a.选择一个合适的表面,放置与稳定的位置。 膜厚不超过50μm的膜层,用1mm间隔划11条切痕。 膜厚50μm-125μm的膜层,用2mm间隔划6条切痕。 超过125μm的膜层则使用方法A。 b.相垂直方向刻划要求的切线,用软刷除去膜层上被分离的碎屑。 c.检查切口处是否刻划到基底,若没有穿透至基底,则在其他区域重新划格。 d.截取75mm左右长的3M胶带,将其中心段贴于划痕表面,使胶带平整的贴于切痕表面,用橡皮摩擦使其接触稳固。 e.在90±30s时间内,尽可能的呈180°撕掉胶带。 f.在放大镜下检查网格区从金属基材上剥落的膜层,按照如下图2标准评估附着力等级:;ISO 2409-2013( GB/T 9286 );划格法;4.试验步骤: (1).将试样放置于平整稳定的表面,以防止变形。 (2).握住刀具,均匀的以适宜间距及切割速率在形成规定数目的切割数。 (3).与原切线90°相交,进行切割,形成网格图形。 (4).用软毛刷沿对角线方向刷去碎屑。 (5).取下75mm长的粘胶带,胶带中心位于网格中心,用手指按压平整贴于表面。 (6).贴上五分钟内,以60°角在0.5s或1s内平稳的撕下胶带。 (7).参考右图2进行评级:;GB/T 5270、ASTM B 571;划格试验方法对比;ISO 4624-2002 、GB/T 5210-2006;(4)胶黏剂:双组分快干环氧胶黏剂 (5)状态调节:试板在规定条件下干燥后放置规定时间,若无另外商定,试验前,试板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调节16h。 3.试验方法: (1)使用两个试柱(通用方法) 从涂漆底材上截取试片,直径至少 30mm,将胶黏剂均匀涂在试柱上, 将试片中心放在试柱中间呈轴心排 列,如图9,在易变形底材上试验 时,可将底材的双面都涂上受试产 品。固化后沿试柱的周线切透至底材。 (2)使用单个试柱单侧试验(仅适 用与坚硬底材),见图10a。;(3)仅使用试柱,一个试柱已作为涂漆底材,见图10; n/m-复合涂层第n道与第m道间的附着破坏; Y-胶黏剂的内聚破坏; Y/Z-胶黏剂与试柱间的胶结破坏。 破坏强度:σ=F/A F:拉开时的力; A:试柱的面积。 最终结果表示为σ,n%;举例:拉开时的力为3Mpa,检测到第一道涂层的内聚破坏面积平均为20%,第一道和第二道间附着破坏面积为80%,结果则表示为3MPa, 20%B,80%B/C。 ;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百格法属于间接测定方法,所测的附着力不是单纯的附着力,它还含有漆膜的变形及破坏时的抗力,但操作快速简单,应用广泛,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拉开法属于直接测定方法,能用数据表示漆膜的附着力,但测试过程较为复杂,且需要胶黏剂完全固化后才能试验。; Thanks!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