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本科文院索龙高娃语言文字作业.docVIP

13本科文院索龙高娃语言文字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本科文院索龙高娃语言文字作业

察布查尔锡伯族传统音乐现状探研 131010035 文学院 布英图克·索龙高娃 摘要: 锡伯族一众的“西迁”,使得该民族文化在伊犁完好的保存下来,在长期戍边屯垦的历史中传承与融合,从而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传统音乐文化,原本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下可得完整的保存,但现代化的冲击也使这个古老的民族文化陷入濒危的险境,本篇旨在探讨锡伯族民歌、器乐以及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萨满音乐现状的传承与保护。 锡伯族是东部鲜卑后裔,起初居于大兴安岭一带,“九部之战”后,锡伯族逐渐归附于女真,清初被编入满军八旗,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南疆大小和卓叛乱后,伊犁人烟稀少,边防空虚。面对沙皇俄国的侵略,急需加强防务。乾隆二十九年,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至此锡伯族分为东北和西北两个居住地,现有18.88万人,而新疆4.5万人,集中居住在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锡伯族原住民在习俗,文化艺术,音乐艺术等方面已于清朝末年基本汉化,而新疆伊犁河谷的锡伯族却相对完整的保存自己的文化,笔者认为,这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察布查尔地处封闭,文化不易受到冲击。二是“西迁”后,锡伯人更加意识到民族的脆弱,以极具预见性和犀利的眼界坚持同族通婚,又以一系列的习俗加强了凝聚力。 锡伯族民歌在锡伯语中称作“伊尔根舞春”,它最大的特色莫过于“追逐自然本色”演唱技巧,因为重于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所以它的表现手法是即兴创作,常以自然事物作比较。锡伯族民歌包括田野歌(塔拉依乌春),生活习俗歌(安塔琴乌春),长篇叙事歌(菲散布热乌春),儿歌(阿吉格米塞乌春)。 董丽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國下的锡伯族民歌》,《文化学刊》,2009年第06期。 田野歌曲调基本固定,内容可根据对象和场合的不同即兴编词,这一点和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相同,既能使演唱者酣畅淋漓的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又使听者真切感受到草原音乐的文化魅力。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田野歌有《求爱歌》 、《金色的土地》 、《拉煤》等。生活习俗歌,顾名思义,歌唱的是锡伯族在婚姻,信仰,礼行,劳动等方面的生活习俗,流行的是《喜利妈妈歌》 、《劝嫁歌》 、《四季歌》 、《叼羊歌》。最有名的长篇叙事歌,最有名的大概是《西迁之歌》了,“西迁”是锡伯族史上的壮举,是锡伯人最高的灵魂诠释,为使后人铭记这一壮举,遂以歌曲形式留存了西迁精神。“锡伯族还以口头传承方式和书面语的形式,用不同的语种吟唱本民族的西迁史”, 何永明《锡伯族西迁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02期。 其余还有完整的五部,分别是《海兰格格》 、《三国之歌》 、《亚其娜》 、《拉西汉图》 、《喀什格尔之歌》。儿歌就是童谣,儿歌歌词和曲调简单易记,具有娱乐和教育的双重性,既有儿童娱乐嬉戏的歌谣,也有学字母,射箭口诀的教育功能。 曲鹭鹭《论锡伯族民歌演唱的传承与发展》,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除了以上几种民歌,还有综合类的民歌,苦歌,颂歌和劝导歌,苦歌多以表达哀伤,忧愤,苦闷等感情,唱者泪,听者痛。流传较多的有以下几首,《他乡苦》 、《异乡梦》 、《走天涯》 、《可恨的人》,透过这些苦歌,可以深刻的解读到锡伯人民千百年来在经历苦难伤痛时强大的意志品格。颂歌主要就是歌颂壮美山河和感恩先辈,主要有《伊犁河颂》 、《乌孙山颂》 、《颂恩人》。劝导歌流行的是《老大歌》 、《劝学歌》以此劝导后辈奋发向上。 锡伯族民歌的传承方式有家庭传承、师徒传承、教育传承、民俗传承、社会活动传承 。如今,这些传承方式已出现断裂,首先家庭传承尤为显得力不从心,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长辈更倾向于子女能够掌握汉字基础之上的汉语文化,而对子女来说,新鲜现代事物更易于接受而非晦涩过时的民歌,笔者的家乡在伊犁,笔者切身感受到,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如此,年轻一代只有少数掌握锡伯族语言文字,而民歌既要求使用书面的锡伯文,又具合辙押韵的特点。另外所谓的师徒传承也只有身怀绝技的老师而没有悬梁刺股的学生,官方和坊间或多或少的会组织民俗活动,这在传承与发展民歌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却也抵不过汉语教育的大流,因此笔者对锡伯民歌的未来有些担忧。 伊犁锡伯族的乐器主要是东布尔,菲察库,墨克纳,菲特克纳。菲察库和墨克纳是年代较为久远的乐器,东布尔是锡伯人最喜爱的弹拨乐器,为锡伯族民间舞“贝伦舞”伴奏,贝伦舞是锡伯人的生命艺术,贝伦舞已成为锡伯人生活的一部分,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中。贝伦舞的特点是“1舞蹈动作直接来源于生产生活。2贝伦舞以上肢动作为主。3表演场合不受限制。”杨雪《新疆锡伯族贝伦舞的分类、特点及传承保护》,《大众文艺》,2012年第06期 现流传于察布查尔锡伯族的“贝伦舞”有十几种,独立而又连贯,并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