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碳酸盐岩成因及环境教程.pptVIP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25碳酸盐岩成因及环境教程

第二十四及二十五章 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及沉积环境 第一节 现代碳酸盐的分布与沉积环境; 一、大西洋巴哈马台地的碳酸盐岩沉积;;;; 二、波斯湾南岸现代碳酸盐沉积;;;三、海南岛崖县鹿回头小东海礁沉积;我国南海的珊瑚礁岛;四、现代广海碳酸盐沉积;;;;五、非海洋碳酸盐岩的分布;;第二节 碳酸盐沉积物的形成及控制因素;3、细菌破坏作用产生氨,增加 了水体的PH值,对CaCO3沉淀起促进作用。 4、温度增加和蒸发作用的使CaCO3过饱和,使其发生大量沉积。 5、海水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上升CO2的分压降低,有利于CaCO3的沉淀。 ;(二)、生物在碳酸盐沉积过程中有极重要作用;2、生物形成大量多种碳酸盐颗粒(生物颗粒) 如腹足类、绿藻、珊瑚以及多数有孔虫提供文石质点; 部分有孔虫、红藻以及棘皮动物,则提供高镁方解石。 少量低镁方解石来自腕足类、苔藓虫、介形虫、??孔虫、三叶虫、珊瑚 等。 ;;;;3、造礁生物直接形成礁灰岩 如珊瑚、海绵动物、古杯动物、层孔虫、苔藓虫、厚壳蛤和水螅等。 ;4、生物的活动消耗CO2。加快碳酸盐沉积 藻类光合作用吸收CO2,引起碳酸钙沉淀: 6 CO2 + 6 H2O 光合作用 C6H12O6 + 6 O2 细菌破坏作用产生氨,增加 了水体的PH值,对CaCO3沉淀起促进作用。 5、生物的粘结作用和障积作用有利碳酸盐沉积;综上述:保障碳酸盐饱和及过饱和、保障生物生存及大量繁殖是形成碳酸盐沉积物必须的环境条件。凡具备这样的条件即有碳酸盐沉积物的形成,也有碳酸盐岩的沉积与堆积,否则无或少碳酸盐沉积。;二、碳酸盐岩形成与沉积的环境条件 1.清徹的无陆源物注入的水体是首要条件 海水清徹不混浊,有利于生物生存繁殖;无陆源物注入也无淡水注入,可保持水体饱和及过饱和;是碳酸沉积的前要条件。否则几乎无碳酸盐物的沉积。 表明,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有相互排斥的现象 2、透光的氧气充足的浅水环境最有利于碳酸盐的形成与沉积 透光的浅水,阳光和氧气充足,有利于生物生存繁殖;浅水温度较高而压力较小,碳酸盐因溶解度降低而过饱和,因此有利于碳酸盐的沉积。 一般浅水环境内碳酸盐岩类型多样、厚度巨大。;;;;4、透光带及含氧带以下、CCD(碳酸盐补偿)界面以上也可有碳本盐岩沉积(即界面以下无碳酸盐沉积物分布)。 深水区温度较低而压力大,CaCO3不饱和;深水区生物难以生存繁殖;不利于碳酸盐质点的形成。但海水表层的浮游生物和浅水碳酸盐沉积区崩落或由重力流搬运来的异地碳酸盐碎屑,当未被全部溶解时也可形成碳酸盐岩的沉积,但类型少数量亦少。 CCD界面的深度受二种因素的控制,一是浅水区碳酸盐质点的产能(量);二是深水区对碳酸盐质点的溶解能力。致使世界各海区CCD的深度各不相同。一般热带深(达4~5Km),寒带浅(1Km);远洋较深而近陆较浅。;;;;三、各类碳酸盐沉积物的分布受水动力条件控制;;第三节 碳酸盐主要沉积环境;;一、碳酸盐潮坪——广泛分布的碳酸盐环境 以潮汐起主导作用的陆源物贫泛的浅水海岸区域称为潮坪环境。 以碳酸盐沉积物为主。碳酸盐岩潮坪相既可沿碳酸盐台地的滨岸发育,也可环绕着由暴露的滩、丘和礁形成的岛屿发育。 根据湿度与盐度,碳酸盐潮坪又分为超咸(干旱)潮坪与正常(潮湿)潮坪两类。以前者常见。 以平均高潮面和平均低潮面为界,将潮汐环境分为潮上(坪或带)、潮间(坪或带)和潮下(坪或带)三个亚环境.潮间常有潮汐水道(潮渠、潮溪)及潮池发育。 沉积物主要是潮汐、风浪带来的颗粒、灰泥及原地的藻类;生物主在是原地生长的蓝绿藻类。;;;;1、潮上带亚相 暴露期长(90%以上);潮流能量低; 潮上坪亚相属于萨布哈型潮坪环境,岩性以微晶-粉晶白云岩为主,次有泥云岩与泥质白云岩、硬石膏岩和石盐、角砾白云岩,球粒微晶白云岩等。;薄层状,水平纹层发育,常见干裂、帐篷构造、干缩纹、板状和竹叶状砾屑;藻纹层、鸟眼构造、瘤状及鸡雏状硬石膏结核,肠状硬石膏,盐溶膏溶角砾构造等发育。生物稀少,仅有藻层纹石、介形虫碎片及垂直潜穴。 潮上带易受气候影响,潮湿多雨时藻席发育而无石膏沉积;干旱气候则多石膏沉积而少藻席形成。;;2、潮间带亚相 周期暴露;低潮线附近能量较高,向上渐减弱。 低潮线处(下部)为生屑、砂屑、鲕粒灰岩及灰泥灰岩;多压扁层理、改造波痕、丘状柱状藻纹层;向上(中上部)颗粒减少灰泥增多,发育透镜状、脉状、复合波状层理,极浅水波痕,并有波状、席状藻纹层、鸟眼构造,还可有干裂、雨痕等暴露构造(不如潮上带发育)。;潮池中多为球粒灰泥灰岩、纹层状灰泥灰岩,发育藻席及底栖生物。潮汐水道中多为砂屑、生屑、鲕粒及砾屑的沉积,向上渐细,多潮汐层理及冲刷构造。 生物贫泛,以藻类、腹足等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