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材料和方法-海洋科学
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发育?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A200899E04,A200908E05);广东省教育厅项目(GCZX-A0909)
第一作者:栗志民,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贝类养殖、生理、生态研究,E-mail: lizhimin811@163.com
通讯作者:刘志刚,教授,从事贝类遗传育种及养殖技术研究。E-mail: liuzg@
栗志民,钱佳慧,刘志刚*,刘锦上,李艳红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5)
摘要:在水温28.5~30℃、盐度23.6~25.4条件下,观察了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和稚贝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皱肋文蛤的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卵子受精后隆起受精膜,在20min和30min时分别释放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50min后形成2细胞期,受精后5h,形成原肠胚,7h30min形成担轮幼虫。按照行为方式和形态特征,皱肋文蛤幼虫阶段可划分为D形幼虫、壳顶初期幼虫、壳顶中期幼虫、壳顶后期幼虫、变??期幼虫、附着期幼虫。皱肋文蛤幼虫不同阶段生活习性逐渐改变,从担轮幼虫至壳顶后期幼虫营浮游生活,变态期和附着期幼虫分别营匍匐生活和附着生活。皱肋文蛤幼虫不同阶段形态特征呈显著变化,担轮幼虫胚体梨形,顶端具一圈纤毛环和顶纤毛束。从D形幼虫至附着期幼虫,壳透明无色,壳背缘由直线逐渐转变为隆起变圆。壳顶初期幼虫出现足原基,壳顶中期和壳顶后期幼虫分别形成平衡囊和鳃丝。面盘在D形幼虫期形成,于附着期消失。经过14d、29d和36d,皱肋文蛤分别发育至无管期稚贝、单管期稚贝和双管期稚贝。皱肋文蛤稚贝阶段的生活类型开始从附着生活向埋栖生活过渡。稚贝出现了明显次生壳,其中无管期稚贝和单管期稚贝的次生壳为红褐色,而双管期稚贝次生壳为白色。观测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和稚贝的生长,从受精卵孵化至担轮幼虫,后者的长径仅增至前者的1.38倍。从D形幼虫发育到附着期幼虫,后者的壳长和壳高分别增至前者的1.77倍和2.10倍。稚贝阶段从无管期发育到双管期,后者的壳长和壳高分别增至前者的3.13倍和3.28倍。皱肋文蛤的早期发育阶段呈现胚胎和幼虫阶段缓慢生长,稚贝阶段快速生长的特征。
关键词:皱肋文蛤;胚胎;幼虫;稚贝
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又名越南文蛤、琴文蛤,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文蛤属(Meretrix)。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广西和广东,以及越南和菲律宾[1],是潮间带中低潮区典型的埋栖型双壳经济贝类。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从越南引进天然种苗进行养殖后,在雷州半岛沿海各地出现了小规模的自然种群。由于该贝适应性强、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肉质鲜美,因此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一路攀升,依靠进口天然种苗养殖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攻克种苗规模化生产技术难关,已能够生产出大量种苗供应市场,在雷州半岛沿海初步实现了皱肋文蛤的规模化育苗。
国外学者先后研究了皱肋文蛤对微量金属元素的生物富集和净化作用[2];评估了其营养成分[3];调查了其在越南海域生存的环境因子、养殖生物学及群体动态分布模式[4-6];分析了自然条件与皱肋文蛤栖息场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7]。国内学者在皱肋文蛤的人工育苗[8]、养殖技术[9]、摄食生理[10]、呼吸生理[11],以及对温、盐度的适应性[12]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有关皱肋文蛤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以及幼虫和稚贝的形态学特征和行为方式,尚未见报道。笔者在皱肋文蛤人工育苗过程中,详细观察了其早期发育的形态学特征和行为方式,旨在为皱肋文蛤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提供理论指导,以及为该贝胚胎、幼虫和稚贝的质量评价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实验于2013年6~7月在湛江市遂溪县湛江银浪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水产种苗场进行。皱肋文蛤亲贝1~2龄,采自湛江港北月村滩涂养殖区,平均壳长(51.54±1.63)mm、平均壳高(44.03±1.34)mm、平均壳宽(22.61±1.15)mm、平均鲜重(37.15±1.27)g。
1.2方法
1.2.1 催产、孵化及幼虫培育
皱肋文蛤在每年的6~7月份进入繁殖盛期,选取性腺饱满的亲贝,将亲贝置于室内催产池(长7.0m×宽3.5m×高0.9m)中,采用阴干结合流水刺激催产,一般30 min后雄贝开始排精,紧接着雌贝产卵。卵子密度控制在4~5 ind/mL,催产、孵化和幼虫培育均在原池中进行,D形幼虫培育密度2 ind/mL。当幼虫平衡囊明显可见,达到30%时即倒池移入室外已铺好附着基的池中,池顶加盖遮阳网。幼虫附着期密度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