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熟悉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体温评估。 2、掌握正常体温及发热判断、护理措施。 ; 熟悉血压、脉搏的生理变化。 掌握血压、脉搏的评估。 掌握血压、脉搏的护理措施。 ;熟悉正常呼吸的生理变化 熟悉呼吸评估 掌握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评估。 体温的测量及异常体温的护理措施。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措施。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范围。 ; 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第一节;体温:(体核温度)身体胸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 皮温:(体壳温度)易受影响,较前者低,易测量。;;体温的产生 由三大营养物质氧化产生。 总能量:一半以上维持体温,其余存于ATP,利用后转化为热能。 ;体温;化学方式。 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等。 ;物理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温度感受器: 外周:皮肤、粘膜、腹腔内脏,包括温觉和冷觉。 中枢:下丘脑等部位,包括冷敏、热敏神经元。 ;(四)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1.正 常 体 温 口温:37℃ (36.2-37℃ 97.2-98.6℉ 肛温:37.5℃ (36.5-37.5℃ 97.7-99.5℉) 腋温:36.7℃ (36-36.7℃ 96.8-98.1℉);(不超过0.5-1℃) 昼夜变化:在24h周期性波动。 年龄:基础代谢水平不同。新生儿。 性别:女性高0.3℃。 药物:麻醉药。 其他:情绪、进食、环境等。 ; ;1.发热 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1)发热程度的判断 低热 37.3~38.0 ℃ 中等热 38.1~39.0 ℃ 高热 39.1~41.0 ℃ 超高热 41 ℃ ; 2)分 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病人寒战、皮 肤苍白、干 燥、无汗 高热持续期:产热=散热,病人皮肤潮红、 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快 退热期: 散热产热;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不规则热;稽 留 热;弛 张 热;间 歇 热;不 规 则 热; 4)伴随症状 寒战 淋巴结肿大 出血现象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关节肿痛 意识障碍 ;2.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35 ℃ 常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病人 ;原因 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受损、发育未成熟。 生热减少: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甲低等。 失热过多:低温环境、皮肤异常、低温麻醉 ;分度 轻度:32—35℃ (89.6—95.0℉) 中度:30—32℃ (86.0—89.6℉) 重度: 30℃ (86.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 23—25℃(73.4—77.0℉);症状: 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等。 ; 测量体温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 1、体温计种类及构造;体温计的清洁消毒 消毒液浸泡5min 冲净擦干 消毒液浸泡30min 冲净擦干备用 体温计的检查法 ;用物准备 步骤:备物、解释。 口温:舌下热窝。3~5分钟。 腋温:腋窝深处夹紧。8~10分钟。 肛温:轻插肛门3-4厘米。3分钟。 擦净、读数、记录、消毒。;口 温 测 量;腋温测量 ;肛 温 测 量;检查、清点体温计,正确甩表;切忌放入热水。 口温测量禁忌症。注意:进食吸烟后隔30分钟测量。 腋温测量禁忌症。注意:擦干汗液,夹紧。;直肠测温禁忌症。注意:坐浴等待30分钟后测量。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体温与病情不符,床旁检测,对照复查。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收集患者资料 降温措施 物理降温、化学降温、针灸降温。 饮食调养 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流质、半流质;促进舒适 休息、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观察、伴随症状、原因及诱因、治疗效果、饮水量等。 安全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收集资料 提高体温:保暖、热饮、环境温度。 密切观察病情 心理护理 ;第二节;定义 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 脉搏评估 护理措施;随着心脏节律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改变,导致血管壁产生节律性的搏动。;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舒缩,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 ;一、正常脉搏的生理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