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昆明湖导游词.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颐 和 园 导 游 词 颐和园昆明湖景区(昆明湖名称含义;西堤;东堤;湖中岛) 公元 1751 年(清乾隆十六年),爱新觉罗.弘历在为其母钮钴禄氏庆祝六十寿辰时,改瓮 山名万寿山,西湖名昆明湖。昆明湖名称源自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据 记载,汉武帝派去前往身毒(今印度一带)的使团,在昆明国的滇池被阻,汉武帝决定兴兵讨 伐。为一举征服昆明国,汉武帝便在京城长安西南挖掘了巨大的昆明池,以象征滇池,练习水 战。乾隆皇帝为标榜自己同汉武帝一样,为治理国家的明君、开疆拓土的英主,也曾在昆明湖 中操练水师。 (湖中岛) 公元 1749 年(清朝乾隆十四年)冬,乾隆皇帝下令将瓮山、西湖按照园林创意进行了大规 模的疏浚与治理,按照“一池三仙山”的形制建造,将湖面向东北扩展,重筑东堤,并在湖中 模仿杭州西湖苏堤新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西堤,将水面一分为三。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 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一池三仙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其中藻鉴堂(一 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清代魏源在其《海淀杂诗》中用“昆明湖 水与天连,汇尽西山万道泉。解释蓬莱仙岛近,何需海上遣楼船。”来赞美这一意境。挖湖所 剩的泥土按照造园布局的需求被用来堆筑、增补山体,形成一只展翅欲飞的大蝙蝠,衔哺着酷 似寿桃状的湖水的情景。寓形隐意,妙趣天成。 (西堤) 昆明湖的西堤是模仿西湖苏堤而建的。“苏堤景致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1、界湖桥 是西堤六桥中最北边的一座桥,位于昆明湖、西湖与后湖的分界处,故名“界湖桥”。 2、豳风桥 清漪园时期,此桥名为桑苧桥。 光绪年间重建后,慈禧太后因忌讳其 谐音“丧主”而改名“豳风桥”。 “豳风”二字出自《诗经》中的《豳 风?七月》。这篇诗歌描写的是百姓农 耕蚕桑的劳动场景。豳风桥西面的耕 织图中水乡泽国、男耕女织的生产活 动场面正与诗意相合。 3、玉带桥 玉带桥为高拱石桥,整座桥采用 青白石和汉白玉两种石料精雕细刻而 成,高高拱起的桥面恰似飘逸的玉带, 因此得名。 4、镜桥 镜桥名称巧借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句中的意境。 5、练桥 练桥名称出自南朝诗人谢眺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6、柳桥 柳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南边的一座桥,名称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柳桥晴有絮”。 7、景明楼 景明楼位于练桥和柳桥之间的西堤最宽阔处,它的名称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 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之句。 (东堤) 1、绣漪桥 绣漪桥位于南如意门内,连接了昆明 湖与长河、东堤和西堤,且形态秀美,素 有“昆明湖第一桥”之称。 2、昆仑石 昆仑石共有两块,一块立于绣漪桥北 面的堤岸边,一块立于铜牛北面的堤岸边, 石碑四面同样镌刻着乾隆皇帝的御制诗, 这些诗作是对昆明湖东岸自然环境和人文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