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现象专题分类讲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现象专题分类(转) [图片] A、不整合面(含假整合)   不整合面,是地质界线的一种,是上伏地层与下伏地层中有缺失间断的一种接触关系,说明缺失期间,下伏地层上升为陆地,接受剥蚀,有时形成一层古土壤层。   不整合面分为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有的把构造断裂接触也归为不整合面,构造不整合其实是断层接触,广义的讲也属于不整合的一种;传统认为不整合只是对不同地层时代(系或统)而言。本人认为:不整合面应该单指正常沉积状态下的陆地升降造成的两者接触状态关系,必定是有中间地层的缺失。同时,在同一个时代(系或统、组)中也存在不整合或假整合关系。 ?一、新平县戛洒斐拉莫不整合面   图1  HYPERLINK /http_imgload.cgi?/rurl4_b=5aea10ba15fc78e2e388e61dd60753cd18ba559cb79b57f9d0b7f10148b90841e951c0aa2a9dfd5e06edb4c1523b1d5f6d8f67dd697503d5da2470fea10b2d829f5fcbecdf78213e196eb8b33178a24dc87a17faa=42b=45 \t _blank   图1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斐拉莫地段的不整合面。从图面上看这里是一种假整合关系,但实际纵观整个地区,(从坑、钻的揭露看)它是显著的不整合面。在此不整合面上可见有较薄的古土壤层,下伏地层为铜铁矿体,为大红山群地层,为滇中中台拗中生界之下的结晶基底,由一套浅-中等变质,富含细碧--角斑岩、绿色片岩及不纯大理岩等所构成的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岩系组成,以构造窗的形式出露于中生代地层中。表明从下元古界开始至中生界为隆起的古陆核,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直到中生界回返,才有地层沉积。间隔时间较长,中间缺失了较多的地层。大红山群地层时代为7.3--8.9亿年前。 图2  HYPERLINK /http_imgload.cgi?/rurl4_b=5aea10ba15fc78e2e388e61dd60753cd5c5df658a6a92b3a7ecff107431bb0298fd3ac02c33a123e61d1b849c700fd19ab4d3fa85cc557ffcdca80eecd321f85ce055dfaa4d9ca8d66069bfded4526a=41b=39 \t _blank   图2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斐拉莫地段的不整合面:上伏三叠系上统干海子组碎屑岩类地层,倾角仅3-5度,最大也仅10度左右,而下伏大红山群地层倾角一般都???25度左右。上伏地层时代约5亿年。 ?图3  HYPERLINK /http_imgload.cgi?/rurl4_b=5aea10ba15fc78e2e388e61dd60753cde7fdd2aad9de552bd004cb502e04d844d4df716eda446c5f90e1d7d6bc12b838302cfcae0d1c5be3a7432ee338987e78a671e6615ce7863190fd85a879304da042289454a=46b=45 \t _blank     图3 不整合面看上去接触紧密连续,想不到吧,中间竟有这么长的时间间隔。不整合面之下是富铜铁矿体,为古风化壳型成因,确切地说,是原下伏地层中的矿体被风化后残积原地表,再次下降时,被海水荡平,再被新沉积物覆盖,才会有二者的这种接触状态。 并非整个不整合面之下都有矿体,古风化壳型的矿体在本地区不整合面下是呈带状分布的,它与下伏地层中的矿体分布(古地表露头)关系密切一致。这个古地表形态(不整合面的面状形态)较为关键。 ?二、四川省会理县通安--竹箐乡大沙坝不整合面 图4   HYPERLINK /http_imgload.cgi?/rurl4_b=5aea10ba15fc78e2e388e61dd60753cddd34a26f79c831aec3339c69f78f579ff2c4668de13d5923f19e754c79f5ef484bf3792538eb5f731a6f641736ec6a5055bbaf88efd1243c066c5fe10d282d1954dfecb6a=13b=13 \t _blank    图4  四川会理县通安镇--竹箐乡大沙坝冲沟的不整合面。上伏为近于水平的石灰岩沉积,下伏为会理群通安组下部地层,时代与大红山群地层大致相当,图片处为一基性岩体构成,倾角约60度。 图5公路上方的不整合面  HYPERLINK /http_imgload.cgi?/rurl4_b=5aea10ba15fc78e2e388e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