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走进汪曾祺
;;汪曾祺
1、出生1920年,江苏高邮人。汪家是一个士绅世家,父亲汪菊生是一位熟读经史子集的儒生后代,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花鸟鱼虫无所不爱。汪曾祺在气质、修养和情趣上较多地继承了他父亲的基因。
2、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1940年开始小说创作,得到当时在西南联大任中文系教授的著名小说家沈从文的亲自指导。1943年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当中学教师,出版有小说集《邂逅集》。在创作上多方面都受到沈从文小说的影响,并显露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3、曾先后在北平历史博物馆、北京市文联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北京市京剧团工作 。
4、80年代以后进入创作高潮期,出版有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散文集《蒲桥集》、《孤蒲深处》、《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和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
5、1997年在北京逝世。 ;
如今,到哪儿去找这和蔼可亲的天才小老头! ——舒乙;《天山行色》; 汽车转过一个山头,一车的人都叫了起来:哈!赛里木湖,真蓝!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绕过这个山头,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
真蓝!下车待了一会,我心里一直惊呼着:真蓝!
我见过不少蓝色的水。春水碧于蓝的西湖,比似春莼碧不殊的嘉陵江,还有最近看过的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赛里木湖这样的蓝。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土蓝,而且是没有化开的。湖面无风,水纹细如鱼鳞。天容云影,倒映其中,发宝石光。湖色略有深浅,然而一望皆蓝。
上了车,车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钟,我心里一直重复着这一句:真蓝。远看,像一湖纯蓝墨水。
赛里木湖究竟美不美?我简直说不上来。我只是觉得:真蓝。我顾不上有别的感觉,只有一个感觉——蓝。 ;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国家的人爱吃臭。
过去上海、南京、汉口都卖油炸臭豆腐干。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个大人物年轻时常吃而出了名。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文化大革命中火宫殿的影壁上就出现了两行大字:
最高指示:
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我们一个同志到南京出差,他的爱人是南京人,嘱咐他带一点臭豆腐干回来。他千方百计,居然办到了。带到火车上,引起一车厢的人强烈抗议。
除豆腐干外,面筋、百叶(千张)皆可臭。蔬菜里的莴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冬笋的老根咬不动,切下来随手就扔进臭坛子里。——我们那里很多人家都有个;臭坛子,一坛子臭卤。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苋菜杆。苋菜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入臭坛。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做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
北京人说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过去是小贩沿街叫卖的: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现在王致和的臭豆腐用很大的玻璃方瓶装,很不方便,一瓶一百块,得很长时间才能吃完,而且卖得很贵,成了奢侈品。我很希望这种包装能改进,一器装五块足矣。
我在美国吃过最臭的气死(干酪),洋人多闻之掩鼻,对我说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比臭豆腐差远了。; 沈先生自奉甚薄。穿衣服从不讲究。他在《湘行散记》里说他穿了一件细毛料的长衫,这件长衫我可没见过。我见他时总是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解放后是蓝卡其布或涤卡的干部服,黑灯芯绒的懒汉鞋。有一年做了一件皮大衣(我记得是从房东手里买的一件旧皮袍改制的,灰色粗线呢面),他穿在身上,说是很暖和,高兴得像一个孩子。吃得很清淡。我没见他下过一次馆子。在昆明,我到文林街二十号他的宿舍去看他,到吃饭时总是到对面米线铺吃一碗一角三分钱的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超不过两角五分。三姐是会做菜的,会做八宝糯米鸭,炖在一个大砂锅里,但不常做。他们住在中老胡同时,有时张充和骑自行车到前门月盛斋买一包烧羊肉回来,就算加了菜了。 ;思想内容上:汪老的散文淡泊宁静,却蕴涵着温厚的文化气质。他热爱生活,抒写生活;他博学却谦虚谨慎;他的作品既不故作精深,又不流于肤浅,内容深厚,表达深入人心 ;选材(题材)上:简单质朴的题目,如《老舍先生》、《昆明 的雨》。所写内容不拘一格,汪先生的文章实在是能雅能俗,可雅可俗,大雅大俗。 他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语言上:朴实、通俗而又风趣、雅致。这是汪老散文的最大特点。尽管通俗,却能让人读出独特的美感;尽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