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度是非问句的历史演变的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测度是非问句的历史演变的论文.doc

  测度是非问句的历史演变的论文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测度是非问句,笔者从历时的、共时的动态的角度来观察是非问句继承和发展的特点。上溯秦汉,下探明清,得以阐明测度是非问句的历史衔接情况,这使我们对测度是非问句的历史稳定性有经较明晰的时间轮廓,对其在各个时代时代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把握。   [关键词]是非问 测度问      测度问句是对事态现状或未来作出推测的一种疑问句。提问者如果对某个命题不太有把握、需要对方确认,或者要谦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常常会使用测度问句。常见的测度语气词有:“乎”、“与”、“邪”等,译成“罢(吧)”。测度语气词经常要和前面的副词或句首、句中语气词前后呼应。较之一般是非问句,测度问句的产生可能略微偏晚。张玉金指出:“在西周汉语的语料中,可见询问句、反问句,但未见到测度问句。”由此,可以推断测度问句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      一、上古的测度是非问句      上古时期测度问句的运用十分普通,主要依赖句中语气副词“其”、“得无”、“得微”、“得非”、“得毋”、“无乃”、“殆”和句末句中语气词“邪(耶)”、“乎”来生成。表示一种测度语气,用于测度问句末,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件事情已经有了一种估计,希望得到对方证实,表示这种介乎疑信之间语气的“乎”,可译为“吧”。例如:   1)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齐物论》)   2)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四》)   3)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韩非子·内储说下》)   4)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三国志·明帝纪注》)   5)得毋有伏兵乎?(《汉书·李陵传》)   6)无乃为佞乎?(《论语·宪问》)   7)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礼记·檀弓下》)   8)今卒睹夫子于是,子殆可语敖为友乎7(《淮南子·道应》      二、中古的测度是非问句      上古的是非问句的测度语气词经常要和前面的副词或句首、句中语气词前后呼应,而中古的是非问句则可单由“邪(耶)”、“乎”构成,根据一些文献我们可以知道东汉末年,语气助词连用没有发展。.赵长才指出:“西汉时语气助词连用的现象”“已经明显地比战国晚期的语气词连用种类和连用次数减少了”,“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方言和个人的不规范成分被淘汰了,继承下来的大多是最重要、最富表现力的连用形式”。如:   1)流可枕,石可漱乎?(《世说新语·排调》)   2)桓公曰:“同盘尚可相助,况复危难乎?”(《世说新语·黜免》)   3)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邪?(《世说新语·文学》)   4)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世说新语·任诞》)   即使如此,上古时期的一些句型在中古仍有保存,如:   1)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世说新语·言语》)   2)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梦溪笔谈·盛文肃》)   中古还新生出一批表测度的语气副词“将”、“将无”、“将乖”等。“将”是近现代汉语中非常活跃的一个动态助词,它产生于唐五代时期。到晚清时期逐渐消失,其使用的时间大抵与近代汉语相始终。例如:   1)鬼曰:“卿太重,将非鬼也?”(《搜神记》第十六回)   2)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3)谢安始出西戏,失车牛,便杖策步归,道逢刘尹,道曰:“安石将无伤?”(《世说新语·任诞》)   4)方令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世说新语·政事》)      三、近代的测度是非问句      唐五代之际,表测度的语气副词“莫”、“莫是”、“莫非”、“不应”、“应莫”、“敢是”、“想是”、“想必”、“敢是”、“敢莫是”、“莫敢是”等相继问世,逐渐取代了先前的“将”、“将无”、“将不”。例如:   1)净能问长官曰:“夫人莫先疾病否?”(《敦煌变文校注·叶净能诗》)   2)你今只凭这小厮口内言语,便问他杀人的公事,莫非公道忒偏向么!(《金瓶梅词话》第九回)   3)那厮看了永儿如花似玉生得好,肚里与决不下道“莫不昨晚我真个眼花了?”(《三遂平妖传》第六回)   4)今日见此生口,莫是应我梦也?(《敦煌变文校注·庐山远公话》)   5)三藏道:“这獐鹿想是太保养家了的?”(《西游记》第十三回)   6)“恭喜大王,上界此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西游记》第四回)   7)敢问小姐常出来么?(《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8)前此还有个传说,道会上不见了许多皮,敢也是你么?(《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五回)      四、小结      必须指出的是,此期出现的???问语气副词的调整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而是类化的产物,其中蕴藏着类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