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發熱PPT课件
症状学
一、发热;患者,男,28岁。
主诉:高热3天。
现病史:4天前患者打篮球淋雨后出现咽痒、鼻塞,轻微咳,在某医务所就诊,按“感冒”给予“抗病毒冲剂”等治疗,未见好转。3天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39.2-40.2度,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发病以来自觉乏力、纳差,全身肌肉酸痛。无腹痛、腹泻,排尿、粪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问题:该患者的发热病因及机制可能是什么?
该患者是什么热型?
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 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神经-体液因素的参与;
产热=散热。呈动态平衡;※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生理性的偏高:
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
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
高温环境下。
生理性的偏低:
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
儿童
新生儿;发热;外源性致热源;发热;(三)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最常见)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
真菌、
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均可出现发热。;(三)病因与分类
2.非感染性发热 (主要有下列几类原因)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 如广泛性皮炎、慢心竭等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四)临床表现
1、发热的分度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2)高热期
(3)体温下降期;3、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发热;;
②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40
39
38
37
36
;③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0
39
38
37
36
;
④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40
39
38
37
36
;⑤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霍奇金病等。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⑥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40
39
38
37
36
;稽留热;3、热型及临床意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
药物的应用对热型会产生影响:
如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不同病人存在个体差异:
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不能仅凭热型及热度高低进行诊断或判断病情轻重。;4、伴随症状
①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急性溶血或输血反应等。
②结膜充血: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发热;发热;发热;(五)问诊要点
1.起病时间、季节、诱因、起病缓急、程度、频率。
2.伴随症状,包括多系统症状询问。
3.患病以来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体重改变、脱水等
4.诊治经过(药物、剂量、疗效)。
5.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流产或分娩史、服
药史、职业特点等。;(六)相关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或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有关。
2.体液不足: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摄入不足。
3.营养失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