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平面向量的概念与几何运算(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31平面向量的概念与几何运算(答案)

PAGE 8 第13讲:平面向量的概念与向量的几何运算 一、基础概念: 1、向量的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要注意标量与向量的区别:标量只有大小,是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方向和大小的双重性,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大小和方向是向量的两个要素,向量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 (2)零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始、终点重合),记作。 注意:的方向是任意的;与的区别。 (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4)相等的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量叫做相等的向量。若向量相等,记作:任意两相等的向量都可以用一有向线段表示,与起点无关。 (5)负向量: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称它们互为负向量。 2、平行向量 两个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记作:。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 规定:与任意向量平行。 3.向量的表示方法 (1)始终点法(几何表示法):如图向量; (2)单个字母表示法(代数表示法):小写字母加上箭头,如 从向量的表示我们可以看到,可以由几何与代数两方面来刻划画向量,使数与形统一于向量之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向量的加、减法运算 1、向量的加法 求两个向量的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注意:两个向量的和仍是向量(简称和向量)。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将第二个向量的始点与第一个向量的终点相重合,则第一个向量的始点为始点,第二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所组成的向量,即为两向量的和 对于共线的向量,分别为同向或反向的两种情况。 2、向量加法的性质 (1)向量加法的交换律:; (2)向量加法的结合律:; (3)。 3、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 若则叫做的差,记作。 4、求作差向量 已知向量,求作向量。 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可以表示为从向量的终点指向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三、实数与向量的乘积 1、实数与向量的积 定义:实数与非零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它的模与方向规定如下: (1) 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 结合律:; 分配律: 2、单位向量 定义:长度(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设是非零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则 3、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与非向量平行(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使得 推论: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四、应用举例: 例1、如图,正六边形的中心为O,则与相等的向量相等的向量是 ,的负向量是 是 。的平行向量是 。 答:与相等的向量是的负向量是 。 与平行的向量是等共有9个。 反思:掌握概念是关键 例2、化简。 解: 反思: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 例3、已知为非零向量,试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假? (1)是的充要条件; (2)与的方向相反,且的模是的模的倍。 (3)与互为负向量; (4)因为的方向与相同,且大小为的2倍,所以; 答:(1)假命题;(2)真命题;(3)假命题;(4)假命题。 反思:平时对问题的表述要准确 A B C D 例4、(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解:依照图形分析得答案为(C)。 (2)如图所示,D是△ABC的边AB上的中点,则向量( ) A. B. C. D. 解:,选取(A) (3)是两个非零向量,分别是的单位向量,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解:(C) 反思:方法的选择要优化,如第(2)小题 例5、(1)已知 解:应用余弦定理 (2)在中,,M为BC 的组中点,则_______。(用表示) 反思:数形结合是重要的解题方法 例6.如图,分别是的中线,G为重心,且。 反思:培养目的性思维是必要的 例7、 已知,设为实数,如果 , 那么为何值时,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思:灵活处理共线与平行的关系 例8、(1) 已知不平行,三点共线。 反思:如果反过来研究,是否成立? (2) 在中(如图),若 求证: 证明 因为 反思:此题结论与上题是一致的 例9、(2003年江苏高考题)是平面上一点,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满足则的轨迹一定通过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解:, 应选(B)。 反思:向量与平面几何中的结论是相互结合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yongrjingd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