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战争的论文.doc
一个人的战争的论文
【摘 要】本文就《九叶集》中所收录的郑敏诗歌,来探讨女诗人郑敏诗作中关于“寂寞”、“生与死”、“选择与承担”的哲学思考,来体味这位深深热爱人生的女诗人在生活思索中的艰难跋涉。
【关键词】“寂寞”“生”“死”“负荷”
郑敏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她与杜运燮、穆旦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被称为和谐的“三重奏”,“杜运燮比较清俊”,“穆旦比较雄健”,“而郑敏最浑厚、丰富”。《九叶集》中编选了她的诗歌20首。本篇是针对这20首诗歌探讨郑敏诗歌创作中的哲学思考。
一、“寂寞”为伴
郑敏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不是无意为之的。这位女性诗人的创作一开始就体现出她思索的有意性,庄重性和严肃性。郑敏是一位与哲学深有缘分的诗人。她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也许正是这种哲学背景的影响,再加上她本人对老师冯至诗作的喜爱,让郑敏本人的诗歌中充满了不停思索的哲学意味。她对“生”“死”以及“生命实质”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地,形而上的思考。
她说:“我也将在‘寂寞’的咬噬里,寻得‘生命’最严肃的意义。”(《寂寞》p142)
诗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首先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来进行的。郑敏认为最能体现这种个人本体的存在就是人的孤独与寂寞。“我是单独的对着世界/我是寂寞的/”(《寂寞》p138)。“当寂寞挨近我/世界无情而鲁莽地/直走入我的胸膛里/”(《寂寞》p141)。在这种孤独和寂寞中,才能深刻体会自己的存在,才能真实的面对世界和思考生活。.“我们的寂寞是一个/我们的渴望相同/那都是从生命里带来的/”(《诗人和孩童》,p156)“瞧/一个灵魂先怎样紧紧地把自己闭锁/而后才向世界展开/”(《雷诺阿的lt;少女画像gt;》p165)。女诗人认为“寂寞”的共同性在于,它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并且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寂寞的存在性就像每个人都有渴望,都有希望,是不能从个体身上排除的。只有在“寂寞”中才能真的认识世界。
除此以外,诗人还认为,“寂寞”是永恒的,它才是每个人相依相随的“伴侣”,是最能理解自己的知音。“‘寂寞’它咬我的心象一条蛇/忽然/我悟道/我是和一个/最忠实的伴侣在一起/”“当我是一个玩玩具的孩童/当我是一个恋爱着的青年/我永远是寂寞的/”(《寂寞》p141)。
女诗人看到,真正的有理想的个体存在者应该不只是群众中的一员而已,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不可让渡的权利,他不应该被群体所吞噬,就如被拨拖了个人独立存在的权利一样。诗人强调的是与现实人群相对立的作为真正存在者的孤独个体。
因此,“孤独”和“寂寞”作为一种极富现代性的意象充斥于郑敏的诗作中。正是个体的永恒“寂寞”才让诗人体味出生活中那么多的“静默”和“安宁”。“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p135);“它静静地围在我的四周/象一个下沉着的泥塘/”(《寂寞》p139);“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象我从树的姿态里/所感受到的那样深/”(《树》p147);“他的回答只是颠扑不破的沉默/”(《人力车夫》p161)。
正是在“安宁”和“静默”中,诗人找到了思索的方式和通向彼岸世界的桥梁。
二、超越“生”“死”
那么,郑敏作为处于“静默”状态的“寂寞”个体是怎样思索关于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这两个问题的呢?
郑敏认为“死在微光里/穿着他的长衣裳/”(《寂寞》p142);“死亡/死亡/他想拥抱/这生命的马拉松者/”(《人力车夫》p160);“姿态的潇洒也一天天被磨灭/也许有一天它突然倒下在路旁/”(《人力车夫》p164)。“死亡”象是有生命的东西,随时可以拥抱个体。一旦把个体磨损至残蚀时,他便会从容的出现。女诗人似乎对生命的终结是抱着一种悲观的信念。
但是,诗人也提出“在长长的行列里/‘生’和‘死’不能分割/每一个,回顾到后者的艰难/把自己的肢体散开/铺成一座引渡的桥梁/”;“不再表示毁灭/恐怖/和千古传下来的悲哀/不过是一颗高贵的心/化成黑夜里的一道流光/”;“‘死’也就是最高潮的‘生’”(《时代与死》p144-145)。
在郑敏的哲学思考中,“生”与“死”不是具体的指向某人和某个事件,而是具有了普遍意义的概念。面对生死的问题时,这种方式显现出诗人在哲学思索中所进行的艰难地跋涉。当然,这种形而上的思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究竟如何,还有讨论的余地,但它却明确的透露了诗人在生死问题上的超越现事的努力尝试。
三、选择与承担
郑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关于“生命本质”的思考。
她说“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金黄的稻束》p135);“生命原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年网络舆情走势与社会舆论格局的论文.doc
-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的论文.doc
- 20世纪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比较视野的论文.doc
- 3G技术应用对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的论文.doc
- 3G时代科技期刊手机出版模式探讨的论文.doc
- AlSAS模式下的广告创意新趋势的论文.doc
- A.G.斯蒂芬斯:论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的奠基人的论文.doc
- page.1.3G时代手机广告效果优化研究的主要视角的论文.doc
- page.1.“90后”的媒介形象构建分析的论文.doc
- page.1.《西行漫记》四个封面的历史解读的论文.doc
- 民航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预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名师推荐】.docx
- 民航职业技能鉴定预测复习附答案详解【完整版】.docx
- 民航职业技能鉴定预测复习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docx
- 民航职业技能鉴定通关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docx
- 民航职业技能鉴定通关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A卷】.docx
- 民航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 民航职业技能鉴定每日一练试卷带答案详解(培优B卷).docx
- 民航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检测试题打印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 民航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 民航职业技能鉴定能力提升B卷题库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