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十年前,《人民文学》发表了我的评论“处女作”的论文.doc
三十年前,《人民文学》发表了我的评论“处女作”的论文
三十年前,《人民文学》发表了我的评论处女作
自1978年第4期的《人民文学》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学短评《让思想冲破牢笼》,至今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这三十年,虽然由于职业和专业的需要,我发表了数百篇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文章,并且出版了几部专著,但却对这篇短文情有独钟,常常忍不住拿出来重新看看。敝帚自珍,因为它不仅是我文学评论的处女作,更主要的是它保存了我在改革开放伊始的文学破冰年代的一份独特记忆和感情。
文革爆发时,我刚刚上中学。与那个时代、那个年龄的一些少年一样,我对课程学习兴趣不大,却痴迷着文学。我偷偷地大量阅读着那些当时被作为禁书的古今中外名著,从中汲取着真正的文学艺术营养,并且尝试着写作,梦想当一名作家。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从少年成长为青年,从学生到成为农民、战士、工人,虽然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始终没有放弃,但作家梦变得更加缥缈迷茫。受到中外文学名著洗礼的我既不愿按照当时文革的极左文风去写作,按照文学特征和自己性情写的那些东西又一直无法发表。作为一名业余作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在我十分苦闷的时候,从复刊不久的《人民文学》上读到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心情十分激动、欣喜。我仿佛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真正的文学,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在心底说:粉碎四人帮已经快两年了,中国文学复兴的时代恐怕真的要来了!而就在其时,我也听到了一些对这篇作品的非议,认为它政治性不强、调子低等等。那毕竟还是乍暖还寒时节啊!我决定以一位普通文学爱好者的身份,给《人民文学》写一篇读后感式的文章,一方面表达自己和众多读者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反驳那些对这篇作品的责难,呼吁作家们以徐迟为榜样,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四人帮在文学上设置的种种枷锁,写出真正为人民认同的作品。我之所以决定将稿件寄给《人民文学》,是因为虽然当时政治形势还不太明朗,两个凡是还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但春江水暖鸭先知,《人民文学》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已经在艰难地进行着文学论文联盟上的拨乱反正工作,最先向人们透露了文学的春天将要到来的信息。《班主任》、《哥德巴赫猜想》等一批作品的发表就是证明。不过,我的心里又有些忐忑不安: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名不经传的业余作者的稿件,这样一份在当时属于全国顶尖级的文学刊物会采用吗?
文章寄出后不久,我所在的工厂领导忽然收到一封《人民文学》杂志社的来函,说是在发表作者文章前要调查本人的政治身份和家庭历史面貌。此事当时我并不知晓,是事后厂部办公室的人告诉我的。这件事现在听起来十分可笑,简直匪夷所思:在一份文学刊物上发表一篇短文,竟然要从千里之外来函政审查三代!但这就是当时乍暖还寒的现实。与此相关的另一件事也很好笑:不知是谁将这件事添油加醋在厂里传开了,说是北京方面来函对我外调,我不久就要到北京大机关工作。于是,人们纷纷来向我表示祝贺,并叮嘱我当了京官后不要忘记在一起喝过酒的工友们。我听了一头雾水,哭笑不得。
短文发表时,我已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并被录取在某师范院校中文系。这篇文章便成为我进大学后的最精彩的登场、亮相。七七级的中文系大学生大多是老三届,许多人有着和我一样的对文学的长期热爱和追求,又进入大学,钻研文学,可想而知,大家对后来被命名新时期文学的当时文学现实,该有着多大的热情和关注!而《人民文学》在当时许多文学刊物还没有复刊和创办的情形下,可以说是全国顶尖级的综合性文学刊物,文坛第一重镇。因此,虽然我发表的不是小说、报告文学之类大作品,只是豆腐干式的小文章,但在班上乃至整个学校仍然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俨然成为班级的文学权威和各项文学活动的带头人,甚至老师给我介绍女朋友时首先向对方说的也是这就是那位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的某某某。
当然,最受鼓舞的还是我本人。在此之前,我写了那么多的东西,都泥牛入海无消息,现在我的文章不仅发表了,而且还发表在文学青年和文学作者心中的圣殿《人民文学》上,而且还平生第一次领到了用写作获得的劳动报酬十二块钱(其时刚刚恢复中断已久的稿酬制),那差不多是我在工厂当工人时的半个月工资!在用稿费请同学们到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嘬了一顿后,第二天,我就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让莎士比亚重新走上讲台。在我和班上其他一些执著文学的同学影响下,班级掀起了一个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热。我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文学评论写作,与新时期文学同行,一直走到今天
三十年来,文学跨越了几个时代,发生了超出我们想象的变化。时至今日,年轻人热爱和追求文学的心态、方式、途径,与当年我辈不可同日而语。文学刊物不再是培养文学青年的唯一摇篮,《人民文学》也早已风光不再。抚今思昔,不胜感慨。历史渐行渐远,但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时时回味。文学已经凤凰涅槃,但她最初的艰难蜕变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age.1.后现代语境中“娱乐不死”的假日特别节目的论文.doc
- page.1.对2006~2010《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的框架研究的论文.doc
- page.1.广告因素对传媒报道的渗透及其消极影响的论文.doc
- page.1.总编在新闻产制中的角色扮演——以台湾《联合报》为例的论文.doc
- page.1.新媒体发展与国际传媒秩序重构的论文.doc
- page.1.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现象分析的论文.doc
- page.1.明星运动员的赛事解说艺术——以2010温哥华冬奥委会杨扬的解说为例的论文.doc
- page.1.民营电视的品牌之困及其出路的论文.doc
- page.1.电视剧视像叙事的深度探求的论文.doc
- page.1.电视娱乐节目的网络传播特点分析的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