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二黑结婚》来窥视“解放区文学”非诗意的审美趋向的论文.docVIP

从《小二黑结婚》来窥视“解放区文学”非诗意的审美趋向的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小二黑结婚》来窥视“解放区文学”非诗意的审美趋向的论文.doc

  从《小二黑结婚》来窥视“解放区文学”非诗意的审美趋向的论文   关键词:非诗意 滑稽 情趣 斗争 英雄化   摘 要:关于赵树理文学特别是解放区文学审美倾向,很多论者是把“通俗化、大众化”或是“乡村化”来进行观照的。笔者以为除此之外,“滑稽”、“幽默”的情趣,斗争的“英雄化”审美是解放区文学阅读的审美。      当我们以形而上的文学审美思绪,回望中国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时候,“诗意”被消解得荡然无存,我们无法用“常态”的诗性审美观念来阅读这个特殊时期的文学,尽管“解放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源生地,其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化的社会主义文学具有强大的教化和宣传功能,即是把特殊时期特殊区域的人民在思想和言行进行高度统一,这对于拯救民族危机,是很好的策略,但也无以抚慰今天阅读者的心灵。海德格尔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1}他强调了“人”无论有多么巨大的劳绩和辛酸痛苦,都要本真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这就是“诗意”的。诚然,海德格尔强化了我们作为一个文学阅读主体者心灵审美的释然:“诗人(艺术家、审美者)真正的安居是‘诗意’的”{2},作为这样一个的审美者在“解放区”是找不到的,于是今天的审美者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呢?让我们以赵树理经典的文学作品《小二黑结婚》作为审视对象,以点带面来观照“解放区”人民的审美问题。      一      纵观赵树理在“解放区”时期(1935-1949){3}的小说创作:《盘龙峪》《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李家庄的变迁》《地板》《福贵》《小经理》《邪不压正》《传家宝》《田寡妇看瓜》{4}等11部小说。.这些小说叙述的都是农村农民的生活。绝大部分文本都是以农民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斗争为线索的叙事,这些在“解放区”农民喜闻乐见的趣事,是当地农民和文人最喜欢的。其中以成名作《小》最为突出。“《小二黑结婚》不仅在解放区和国统区不胫而走,仅在太行一个区就销售达三四万册”{5}。这对于“解放区”文学语境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在这里我们深层次地发现《小》这样的文本阅读价值是可以窥视“解放区”人民审美的。   “滑稽”的情趣,可以说是“解放区”人民普遍的要义,也是他们审美的基础心态。作为同时代的赵树理深刻地体验到这样的艺术“情趣”。曾经求学于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赵树理是谙熟“五四”笔法的,而且对“五四”文学抱着崇敬的心态,甚至是一个“迷恋者”{6}。他曾经也有过“想把那些启发教育过他的优秀作品介绍到农村去,介绍给广大农民,用新文艺来挤掉那些充斥于农村的、充满封建迷信或荒诞淫秽的旧文学”{7}的理想。但是,1926年暑假,赵树理回到沁水老家,“当他把他所推崇的新小说和新文学杂志交给他的父亲看,推荐给八音会的穷哥们看的时候,他们对这堆‘宝贝’竟然一点也不感兴趣,无论他怎样宣传也没有用。他曾经把鲁迅的《阿q正传》读给他父亲听,他父亲听了也只是摇头。”{8}这一事件给赵树理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刺激,这使他敏锐地发现当时的文艺“兴奋点”不在“五四”新文学那里,在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解放区”,“五四”新文艺的启蒙性在“解放区”是被盲视的。于是,赵树理从自身的苦难生活环境出发,寻找新的文学资源。他接受了农民艺术的滋养,从生产劳动知识到人情、世态、风俗、习惯等等入手,把精英的姿态放下,融入农民的精神世界里,他说:“我不想做文坛的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自愿。”{9}这样看来,赵树理要做一个通俗化的作家其实质是想做一个“启蒙”农民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愿望他达到了。我们知道,“解放区”人民的文化水平程度普遍不高,物质生活陷于极度匮乏,人民能够接受的是古老的农耕文明所传承下来的民间情趣——“滑稽”和“幽默”式完整性的故事或者传奇。于是,我们在他成名作《小》里,看到了这样的滑稽和幽默戏:三仙姑和二诸葛的小丑剧。      三仙姑却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   她吃完了饭,换上新衣服、新手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搽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她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   到了区上。交通员把她引到区长房子里,她爬下就磕头,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做主!”……      三仙姑这样的一个女人,行为粗俗和思想愚昧。她是庄上最漂亮的“媳妇”,嫁给于福这个老实的后生,不是她的理想,她的理想是嫁给一个能够满足她享乐和虚荣心的男人,但是事与愿违。她似乎要反抗自己的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