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核酸选编
Chapter 9 核酸的结构;一、核酸的发展简史
(一)核酸的发现
(二)著名的肺炎球菌转化试验
(三)噬菌体转化试验
(四)核酸的早期研究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
二、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一)核酸的分类
(二)核酸的分布
三、核酸的功能
(一)DNA的生物学功能
(二)RNA的生物学功能
四、核酸的组成
(一)核酸的元素组成
(二)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三)多聚核苷酸
;四、核酸的组成;(一)核酸的元素组成;(二)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二)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核 酸;核 酸(nucleic acid);1、组成核酸的碱基;(1)组成核酸的碱基——嘌呤;腺嘌呤 adenine;鸟嘌呤 guanine;(2)组成核酸的碱基——嘧啶;胞嘧啶 cytosine;尿嘧啶 uracil;胸腺嘧啶 thymine;RNA: D-核糖, A、G、C、U碱基
DNA: D-2-脱氧核糖, A、G、C、T碱基;碱基都具有芳香环的结构特征。嘌呤环和嘧啶环均呈平面或接近于平面的结构。
碱基的芳香环与环外基团可发生酮式—烯醇式或胺式—亚胺式互变异构。
嘌呤碱和嘧啶碱分子中都含有共轭双键体系,在紫外区有吸收(260 nm左右);2、戊糖(pentose);3、核苷 nucleoside;4、核苷酸 nucleotide;3 种腺苷酸的结构式;2 种脱氧腺苷酸的结构式;★嘧啶碱: C1 —N1,嘌呤碱: C1 —N9。
★核酸中的核苷与脱氧核苷均为β-型
★碱基平面与核糖平面互相垂直;;5、修饰成分;6、核苷酸的衍生物;(1)ATP(腺嘌呤核糖核苷三磷酸);(2)GTP(鸟嘌呤核糖核苷三磷酸);(3)cAMP 和 cGMP;cAMP(3’,5’- 环腺嘌呤核苷一磷酸)
cGMP(3’,5’-环鸟嘌呤核苷一磷酸);细胞内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三)多聚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 DNA)
原核:裸露的DNA分子集中于核区
真核:细胞核DNA:与组蛋白、非组蛋白形成染色体
细胞器DNA:双链环形,一般裸露;多聚核苷酸的特点;在多聚核苷酸(DNA或RNA)链中,构成核苷酸单元的戊糖和磷酸基是相同的,体现核苷酸差别的实际上只是它所带的碱基,所以多聚核苷酸链结构也可表示为:;五、核酸的结构;核酸的结构;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单元按特定顺序组合而成的线性结构聚合物,具有一定的核苷酸顺序,即碱基顺序。
核酸的碱基顺序是核酸的一级结构。;DNA的碱基顺序本身就是遗传信息存储的分子形式。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即寓于DNA分子中四种核苷酸千变万化的不同排列组合之中。
而mRNA(信息RNA)的碱基顺序,则直接为蛋白质的氨基酸编码,并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1953年,Watson和Crick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DNA结晶的X-衍射图谱和分子模型,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对模型的生物学意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预测。;;a. 所有生物的DNA中,A=T,G=C 且A+G=C+T。
b. 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
c. DNA碱基组成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
d. 年龄、营养状况、环境等因素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二)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Na盐纤维和DNA晶体的X光衍射分析;Watson-Crick双螺旋结构模型(B-DNA);1.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两条反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绕同一中心轴相缠绕,形成右手双股螺旋,一条5’→3’,
另一条3’→5’;(2)嘌呤碱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碱基环平面与螺旋轴垂直,糖基环平面与碱基环平面成90°角。;★ 磷酸与脱氧核糖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构成DNA分子的骨架。;(3)螺旋横截面的直径约为2 nm,每条链相邻两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 nm,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其螺矩(即螺旋旋转一圈)高度为3.4 nm。;★ 每圈螺旋10.4 nt ,碱基堆积距0.34nm,双螺旋平均直径2nm
★大沟:宽1.2nm ,深0.85nm
★小沟 :宽0.6nm,深0.75nm;(4)两条DNA链相互结合以及形成双螺旋的力是链间的碱基对形成的氢键。碱基的相互结合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即A-T结合,G-C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在DNA分子中,嘌呤碱基的总数与嘧啶碱基的总数相等。;★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2.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①碱基堆积力形成疏水环境(主要因素) 。
②碱基配对的氢键。GC含量越多,越稳定。
③磷酸基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J502-2内装修-室内吊顶.pdf VIP
- 全球及中国白蚁防治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5-2028版.docx
- 2025年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理论知识题库判断题测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医院检验科培训课件:《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基本技术标准》的解读(血液部分).pptx
- 2024年山西临汾尧都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docx VIP
- 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doc VIP
- 颈椎间盘突出护理.pptx VIP
- 线性代数英文课件:ch5-4(not necessary).ppt VIP
- 《SJT11223-2000-铜包铝线》.pdf VIP
- 民乐介绍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