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 油气聚集
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的时间与期次
第四节 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再分布;第七章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一、充足的油气源 ;一、充足的油气源 ;一、充足的油气源 ;烃源岩的面积——生烃凹陷面积的大小
烃源岩的厚度——生烃凹陷的持续时间
烃源岩的层数——地壳运动的周期性
和沉积的旋回性;???(2)烃源岩的质量
——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 ;???(2)烃源岩的质量
——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 ;(3)烃源岩的排烃条件好 ;②烃源岩层系的岩性组合影响排烃效率;(4)计算盆地成烃潜量,排、聚系数,确定盆地总资源量 ;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正常式;;互层式的生储盖组合对油气聚集是最有利的。
侧变式的组合有效性不如互层式。
透镜状的自生自储自盖式组合,缺乏砂岩体,总体排烃条件差。;①新生古储:;???三、有效的圈闭条件 ;1.大容积;
;;3.圈闭形成时间早;4.闭合度高;
;具有致密的岩性:膏盐盖层、泥质岩盖层;东西伯利亚盆地:寒武系巨厚的盐岩层系封盖了90%的油气资源,
使得古老的里菲系生成的油气得以保存至今;;2.稳定的构造环境;2.稳定的构造环境;4. 岩浆活动不强烈
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对油气藏的保存不利。高温岩浆侵入油气藏,油气遭受烘烤,油气藏遭破坏。
在油气藏形成以前,岩浆活动可以提供热源,有利于有机质成熟演化;岩浆冷凝后,可成为良好的储集体或遮挡条件。;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有效的圈闭
大容积
圈闭距油源区的距离近
圈闭形成时间早
闭合度高
保存条件 ;第二节 油气聚集;第一节 油气聚集;第一节 油气聚集;二、油气差异聚集原理;在一系列溢出点依次抬高的连通圈闭中,;二、油气差异聚集原理;二、油气差异聚集原理;二、油气差异聚集原理;三、油气聚集模式;三、油气聚集模式;三、油气聚集模式;三、油气聚集模式;三、油气聚集模式; 如果在一个地区能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时代,显然可知在此时代以前形成的圈闭对油气聚集有利。再根据圈??形成、油气生成、运移的时代,可大致推出那些圈闭有油气,那些圈闭是空的。;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与期次;一、根据圈闭形成时期确定油气藏形成最早时间
油气藏的形成是油气在圈闭中聚集的结果,只有形成了圈闭,油气才能在圈闭中聚集。因此,油气藏形成时间不会早于圈闭的形成时间,即圈闭形成的时间限定了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①通过地层层序关系、古构造演化等方面,做出圈闭形成和演化的平面和剖面分析图,可有效地分析圈闭的形成史。;;二、根据生油层主生油期,确定油气藏形成最早时间
由于生油层达到主生油期时才能大量生成石油,进而排出。显然,油气藏形成的时间只能晚于主成油期,而不可能更早。因此,生油岩中油气生成并排出的主要时期,就是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下限(最早时间)。
确定主生油期,主要考虑成熟度(生烃史、地温梯度、地热史、沉降幅度等)。
生油岩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达到主要生油期的时间可能有很大差别。在沉积幅度大、地温梯度高的地区,有机质达到主要生油期的时间可能只要10-30Ma(如美国洛杉矶盆地的上第三系,我国东部盆地的下第三系),长的可能要50-100Ma,甚至300-400Ma(如阿尔及利亚)。;实例分析;
上述介绍的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主生烃期来大致推测或确定成藏期次和过程,缺乏对油气成藏过程直接地质记录的研究。
油气成藏是地质历史上的动态过程,岩石与油、气、水流体的相互作用应该留下一定的成藏化石记录。储集层成岩矿物及其中的流体包裹体直接记录了沉积盆地油气成藏的物理、化学条件和过程,它们可作为油气成藏化石记录用以重塑油气藏形成及演化史。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储层流体包裹体法和自生伊利石侧年法。;三、 流体包裹体法;b利用包裹体形成期次判断油气的充注期次;c根据包裹的均一温度确定成藏时间;(a)均一温度的测定:与油气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c)作出储层的埋藏史和温度史曲线;四、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法;第七章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一、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地质作用;? 2. 热蚀变作用;生物降解的特点:石油变重变稠,部分烃类消失(色谱曲线基线隆起、正构烷烃消失);;4. 氧化作用;5. 水动力作用和水洗作用 ;(一)次生油气藏;(一)次生油气藏;2. 构造运动造成圈闭溢出点的抬高,原生油气藏中的油气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大单元整体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VIP
- 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docx VIP
- (2024秋新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校园》PPT课件.pptx VIP
- 《批判与创意思考》 教材配套PPT 第三章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pptx VIP
- 麻疹病例教育课件.pptx VIP
- 第九章 冷热疗法课件.ppt VIP
- 2025年秋季新教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道法最新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旅游地理学》全套教学课件.ppt
- 汇德大厦材料二次转运方案.pdf VIP
-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教学提纲.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