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吸附剂宋启徨选编
第九章 吸附剂
(Chapter 9 Absorbent);主要内容;Adsorption;9 吸 附
9.1 吸附分离原理
9.2 吸附剂
9.3 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
9.4 吸附动力学和传质
9.5 吸附分离过程;吸 附;9.1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 被吸附的流体称为吸附质,多孔固体颗粒称为吸附剂。吸附达到平衡时,吸附剂内的流体称为吸附相,剩余的流体本体相称为吸余相.; 由于吸附质和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吸附剂对不同吸附质的吸附能力也不同,因此当流体与吸附剂接触时,吸附剂对流体中的某个或某些组分相对其他组分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吸附相和吸余相的组分可被富集,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吸附: 典型的表面现象;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的力场和液体表面一样也是不均衡的,因此,也有自发降低表面能的倾向。由于固体表面难于收缩,所以只能靠降低界面张力的方法来降低表面能,这也是固体表面能产生吸附作用的根本原因。;物理吸附分离原理
????①选择性吸附 利用固体表面的原子或基团与外来分子间的吸附力的不同实现分离。吸附力的大小与表面和分子两者的性质有关。对同一表面而言,吸附力大的分子在吸附相的浓度高。实例:用硅胶、活性氧化铝或沸石脱除气(液)体中的水分,用活性碳脱除水中的有机物等。;物理吸附分离原理
??? ②分子筛效应 有些多孔固体中的微孔孔径是均一的,而且与分子尺寸相当。尺寸小于微孔孔径的分子可以进入微孔而被吸附,比孔径大的分子则被排斥在外。由于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复杂,固体分子筛中微孔的几何形状是不规则的,而且分子通过微孔是分子与微孔周边原子(离子)相互作用的活化过程。实例:沸石分离正构烷烃与其他烃类;以沸石脱除氟氯烷烃中的水等。;物理吸附分离原理
??? ?③通过微孔的扩散 气体在多孔固体中的扩散速率与气体的性质、吸附剂材料的性质以及微孔尺寸等因素有关。利用扩散速率的差别可以将混合物分离。例如空气中氧和氮在碳分子筛吸附剂上的分离。;物理吸附分离原理
??? ④微孔中的凝聚 毛细管中液体曲面上的蒸汽压与其正常蒸汽压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毛细管上的可凝缩气体会在小于其正常蒸汽压的压力下在毛细管中凝聚。在一定温度下,凝聚压力与毛细管半径有关。因此,多孔固体周围的可凝缩气体会在与其孔径对应的压力下在微孔中凝聚。例如用活性碳吸附工业气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吸附;吸附操作; (1)变温吸附
吸附通常在环境温度进行,而解吸在直接或间接加热吸附剂的条件下完成,利用温度的变化实现吸附和解吸再生循环操作。该类流程常用于从气体或液体中分离少量杂质。; (2)变压吸附
在较高组分分压的条件下选择性吸附气体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然后降低压力或抽真空使吸附剂解吸,利用压力的变化完成循环操作。变压吸附一般用于气体混合物的主体分离。; (3)变浓度吸附
液体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在环境条件下选择性地吸附,然后用少理强吸附性液体解吸再生。该过程用于液体混合物的主体分离。;二、吸附类型; 物理吸附:基于范德华力、氢键和静电力,它相当于流体中组分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凝聚,可以是单分子层,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物理吸附一般速度较快且是可逆的。; 化学吸附:基于在固体吸附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以化学键力结合的吸附过程,因此选择性较强。化学吸附一般速度较慢,只能形成单分子层且不可逆。; 一般而言,较低温度下有利于物理吸附,较高温度(有时可超过200℃)下有利于化学吸附。;吸附类型的判断; 无论是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吸附都是发生在吸附剂表面的一种表面现象,为了增大吸附容量,吸附剂应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比较;物理吸附;吸附过程的选择性: 标准;吸附的优缺点;三、吸附分离实例;气体分离 (b)
;气体纯化 (c)
;气体纯化 (c)
;液体混合物分离 (b)
;液体净化 (c)
;生物大分子(如酶)固定化
;7.2 吸附剂;二、粒径及分布;三、比表面积; 从技术经济性考虑,吸附分离方法要有现实意义,吸附量应达到0.1g/(g吸附剂)以上。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一般应为数百-1000m2/g,高者可达3000 m2/g。要达到这样大的表面积,必须使用多孔材料。典型的工业吸附剂可以被制成球状、圆柱体、片状或粉体,颗粒尺寸在50μm到1.2cm,比表面积在300~1200m2/g。;四、密度;五、孔径分布;Non-porous
solids: very low
surface area;Type of Pores;Shape of Pores;A simple pore structure made of 1300 pores 700 nodes and sim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选编.pptx
- 第九章供暖选编.ppt
- 第九章交通控制与管理选编.ppt
- 第九章人格(普心)选编.ppt
- 第九章供应链管理选编.pptx
- 第九章个人仪器及系统(附一)选编.ppt
- 第九章公务员培训选编.ppt
- 第九章光栅传感器选编.ppt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综述.ppt
- 第九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选编.pptx
- 2025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docx
- 2025年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完美版.docx
- 2025年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审定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汇编.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1套.docx
- 2025年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