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选编
第二章 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第二章 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第二章 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林奇早期曾采用两种方法研究市民的认知地图:
(1)画地图草图 要求市民根据记忆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画出所在城市的地图草图,并在图上标出城市中的独特要素。
(2)言语描述 通过访谈或文字描述让居民说明城市的环境特征、独特要素或体验。
通过以上方法所收集到的便是市民个人的认知地图。将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数表承不同要素在所有个人认知地图中的出现率(或称同意率),并结合相应的图例绘出反映这一统计结果的平面图,使得到公共认知地图,或称“公共意象图”。
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就越有代表性。这类方法易受绘图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影响,为弥补上述缺陷,其他人在后继的研究中还曾采用过展示环境照片、放映幻灯和录像或观看模型等补充方法。
;波士顿市民公共意图;洛杉矶市民公共意图;泽西市民公共意图;二、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
林奇的研究认为,城市认知地图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1.路径
2.标志
3.节点
4.区域
5.边界;1.路径
旅行的通道,如步行道、大街、公路、铁路、水路等连续而带有方向性的交通通道,其他要素沿路径分布。城市中林立的建筑阻挡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只能沿道路一边行进一边观察,因此在大多数城市认知地图中,道路常常占主导地位,主干道往往构成城市环境认知的框架。;;;2.标志
具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环境中的标志一定是引人注意的目标和醒目的图形。在没有路径(如沙漠和草原)、路径不明(如山林)或路径混乱(如大城市)的大尺度环境中标志尤其重要——因为无法看到或了解环境全局,只有依靠标志识别环境。
标志可以是日月星辰、自然山川、岛屿、大树,也可以是人工建筑物或构筑物。例如在中东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生活的贝都因人,只好堆石作为识别环境的标记。密林中的探险者常刻树为标记。???在城市环境中,高塔、桥梁、纪念碑、雕塑、造型特殊的建筑、牌楼、喷泉等部可能成为引人注目的标志。有些特殊的标志,如纽约的自由女神象、旧金山的金门桥、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悉尼的歌剧院等,还升华为城市或国家的象征。;
;3.节点
观察者可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如交叉路口、道路的起点和终点、广场、车站、码头等行人集散处。道路是一维空间,行人不必操心方向,只管放心朝前走;传统的节点是两维空间,行人在这些地点必须集中注意,清楚地感知周围环境,而后作出行动选择。因此,好的节点应该有方向感强的醒目的标志,当然这些标志也应该是审美的对象,因为这些标志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中心对称或四面无明显区别的节点最容易使人迷路,丑陋的节点最容易损害城市的形象。
老北京城就有许多具有重要标志的节点,如东四和东四牌楼、西四和西四牌楼、东单和东单牌楼、西单和西单牌楼等。现代大城市在许多节点处修建复杂的立交桥,形成了多维空间,大大增加了环境的信息量和识别难度,尤其走在立交桥下的行人犹如实验老鼠陷入迷律。;4.区域
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的空间范围。这一共同特征在区域内是共性,但相对于这一空间范围之外就成为与众不同的特性,从而使观察者易于把这一空间中的所有要素看做是一个整体。利用格式塔组织原则对要素的空间布局、造型、质感、色彩等特征加以合理组织,都可能形成这种整体感,从而建立起足以引起人们注意的区域的整体同一性。从更大环境的整体来看,区域的同一性又成为特性,起到标志的作用。
比如:东兴老街;5.边界
不同区域的分界线,包括河岸、路堑、围墙等不可穿越的障碍,也包括树篱、台阶、地面质感等示意性的可穿越的界线。路径有时也起到边界的作用,尤其大都市高速路已成为路两侧区域不可逾越的边界。;;三、认知地图的性质
认知地图是“头脑中的环境”,因此可称之为“心理地图”、“环境意象”。
如何形成认知地图,环境心理学家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模拟观点和命题观点。
模拟观点——认知地图是真实环境在记忆中的复制品,它与物质环境大致上一点点相互对应,似乎是一幅贮存在头脑中的环境的图像,因此称之为“心理图像”或环境的“表象”。
命题观点——更加强调通过对信息赋予意义加以贮存。也就是说,客观环境被再现为很多相互联系的概念,每一种概念都会引起许多联想,如颜色、名称、相应的声音、高度等,人们借助于这种命题网从记忆中寻找有关的各种联想,并由所画的草图体现出来。
;红色尖细形;四、认知地图的特点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