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准确全面 力求达到简答题的答题要求 学案.docVIP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准确全面 力求达到简答题的答题要求 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准确全面 力求达到简答题的答题要求 学案.doc

 学案4 准确全面,力求达到简答题的答题要求 学案略语 江苏卷文言文阅读越来越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对待客观选择题,考生很有把握,而对待主观简答题,似乎不是那么信心满满。其实,只要读懂原文,找准信息所在区域,认真阅读,划分层次,勾出关键词语,准确、全面地表述出来即可。无论是筛选原因题还是人物形象、行为特点概括题,其方法同压缩语段题差不多。读得懂,方法对,即可拿高分。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仲氏文集序 欧阳修 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君讳讷,字朴翁。其气刚,其学古,其材敏。其为文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君生于有宋百年全盛之际,儒学文章之士得用之时,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而独韬藏抑郁、久伏而不显者,盖其不苟屈以合世,故世亦莫之知也,岂非知命之君子欤!余谓君非徒知命而不苟屈,亦自负其所有者,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君之既殁,富春孙莘老状其行以告于史,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然则君之不苟屈于一时,而有待于后世者,其不在吾三人者邪?噫!余虽老且病,而言不文,其可不勉!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庐陵欧阳修序。 从文中看,仲氏“伸于后世”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  释“显” “显”是个多义词:①明显、显著,成语有“显而易见”;②尊重、显赫,如“达官显贵”;③显扬,如本文中的“久伏而不显者”中的“显”;④旧时对先人的尊称,如“显考”?死去的父亲?。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源贺,西平乐都人。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贺本名破羌,是役也,帝谓:“人之立名,宜保其实,何可滥也?”赐名贺焉。拜殿中尚书。 是时,断狱多滥,贺上书曰:“案律,谋反之家,其子孙虽养他族,追还就戮,所以绝罪人之类,彰大逆之辜;其为劫贼应诛者,兄弟子侄在大远,道隔关津,皆不坐。窃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恶,计谋所不及,愚以为可原其命,没入县官。”帝纳之。 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曰:“臣闻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德之厚者,莫厚于宥死。然犯死之罪,难以尽恕,权其轻重,有可矜恤。臣愚以为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是则已断之体,更受生成之恩;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帝喜纳之。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群臣咸曰:“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选自《北史·列传第十六》,有删节) 源贺对刑罚改革提出了哪些建议?请概括。(4分)★ 答:  释“滥” “滥”本指江河之水满溢。现代汉语有“泛滥”一词,引申为“无节制”“过度”。本文中“何可滥也”的“滥”即为此义。成语“滥竽充数”,意为不加节制地招收吹竽的人来充数。因“过度”可导致“混乱”,本文中“断狱多滥”的“滥”即为此义。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他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 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的原因。(4分)★ 答:    释“三事”词 文言文中,有三个带“事”的词挺有意思。“执事”是对第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