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第十三章 岭南支脉).pptVIP

中国民族音乐(第十三章 岭南支脉).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族音乐(第十三章 岭南支脉)

岭南支脉;♀岭南指的是我国南岭以南、操粤方言的广东中部和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和海南省大部分地区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岭南逐渐形成了三个汉族民系及其方言和地域文化:广府、福佬、客家;民歌:咸水歌、调声、渔歌等 歌舞音乐:春牛调、马灯调等 曲艺:木鱼、龙舟、粤讴等 戏曲音乐:粤剧、琼剧、人偶戏等 民间器乐:广东音乐、湛江吹打乐等 ;♀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中山坦洲是珠三角地区咸水歌的代表区域 ♀咸水歌因歌唱曲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流行在中山大缯的咸水歌,叫大缯歌或中山咸水歌;流行在高堂地区的咸水歌,叫姑妹歌;♀咸水歌的艺术特征 1、演唱形式多为男女对唱 2、歌词为上下句结构,字数比较自由,同一节的上下句要同韵,换节可以换韵 3、常用具有本地特色的衬词,如:姑哩妹、妹好啊咧、弟好啊咧等 4、曲调优美、柔婉,具有恬淡、抒情的特色;♀ 《对花》 1、中山“咸水歌”的常用曲目 2、具有本地特点的是对歌者相互之间的称谓和旋律进行 3、曲调属反复的上下句结构 4、整个旋律围绕“Sol—高音Re”进行 5、表现出一种恬淡、宁静、抒情、柔婉的趣味;♀流传于海南省儋州地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起始于150年前的晚清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地区 ♀源于山歌而又独树一帜,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主要内容,语言生动,比喻形象;♀调声的艺术特征 1、一般由一组男青年与另一组女青年各排成一列,面对面地进行对歌 2、唱词优雅细腻,受文人诗词影响。七字一句,一句,两句或四句皆可独立成段 3、腔、词结合较为独特,往往将一句唱词安排在四个乐句中 4、曲调多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并在一定框架上即兴创造,新腔迭出,变化繁复 ;♀又称“木鱼”,也称摸鱼歌或沐浴歌,是中国南方弹词系统的曲种,流行于广东地区 ♀起源于明末,清代以后兴盛 ♀早期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这种抄本或刻本,名为木鱼书 ♀曲调因地方而异,主要有南海木鱼歌和台山木鱼歌;♀木鱼歌的艺术特征 1、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之多,内容良莠杂陈,大都是??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也有一些佛教故事 2、木鱼歌基本上是七言的叙事诗,间杂以三、五、九言,最长的有十二字。用语半文半俗,夹有大量的俚语和方言词。作品多属长篇;3、曲调分“正腔”和“苦喉”两种。前者爽朗明快,欢乐喜悦;后者沉郁悲恻,哀怨缠绵 4、伴奏形式,以弦乐伴奏为主,也可以用小锣鼓或竹板等打击乐器伴奏,或不用乐器伴奏个人清唱 5、腔调和节奏洒脱自由,悠扬悦耳,深得群众喜爱;♀流传于广东、香港和广西的粤语区的戏曲剧种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代表剧目有《搜书院》《泣荆花》《胡不归》《关汉卿》等;♀粤剧的艺术特征 1、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2、唱腔包括梆子、二黄、西皮、恋檀、牌子、曲艺、小曲等,以梆子、二黄为主,统称“梆黄”,均属板腔体 ;3、说白可以分为独白及对白,又可以分为押韵及不押韵。押韵的包括诗白、口古、白榄及韵白;不押韵的有口白、锣鼓白及浪里白 4、伴奏乐器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除民族乐器外,粤剧音乐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大提琴等中低音乐器;♀亦称“琼州戏”,“海南戏” ♀流行于海南省、广东雷州、高州和广西合浦一带 ♀由外来戏曲声腔传入海南,与本地土腔小调相结合而形成 ♀用海南方言演唱,主要剧目有《嵇文龙》、《梁山伯与祝英台》、《红色娘子军》等;♀琼剧的艺术特征 1、角色行当分为五大行,即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下面再有细分 2、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兼有少量曲牌 3、伴奏乐队俗称台面,有文排、武排之分。伴奏唱腔常用衬腔、托腔、跟腔、带腔、色腔等手法 4、演唱用嗓发音的特点是:平嗓为主,子喉为辅,真假结合,强弱适度,刚柔并济;♀产生于广东方言区的器乐品种 ♀明末清初形成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 ♀是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吸收了我国其他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民间音乐的养料,经过近三百年的时间,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地方民间音乐;♀广东音乐乐队编制: ;高胡;♀广东音乐清脆、明亮、华丽,旋律风格华彩、跳跃、活泼 ♀擅长于对生活小境的描绘 ♀乐曲结构多为单一短小的小品,很少有大型套曲 ;♀ 《雨打芭蕉》 1、乐谱最早载于1921年丘鹤俦所编《弦歌必读》 2、曲首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人们的喜悦之情,然后接以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最后为气氛热烈的快板段落;♀ 《赛龙夺锦》 1、又叫《龙舟竞渡》,由何锦堂创作 2、乐曲由唢呐演奏引子。主体部份,以弹拨及拉弦跳动的音调,配合铿锵的锣鼓节奏,展现一幅龙舟健儿,全力以赴夺标的场面。结尾音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